本报讯 “一张‘贺年卡’要价50元。”上周日,国家邮政局首次发行的2008年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1+1幸运封”让不少市民感到吃惊,有不少邮迷也不由得发出“集片”成本越来越高的感叹。
邮政部门:
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
“此次发行的‘1+1幸运封’是国家邮政局在去年推出具有高中奖率的幸运封的基础上又新增的一个品种,增加了寄件人也可同时兑奖的‘寄件人兑奖联’。”据市邮政局集邮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此举是国家邮政局为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拜年、祝福的需求,对邮政贺卡品种的又一次调整。
据介绍,从1981年12月20日我国邮电部专为祝福新年而发行贺年邮资明信片———1982年(狗年)中国邮政贺年明信片以来,目前贺年明信片已经成为邮币卡收藏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很多集邮爱好者的喜爱。此次发行2008年(鼠年)的邮政贺卡,国家邮政局发行了普通型(一套12枚)、信卡型、贺卡型(一套8枚)、幸运封、自创型等5大类8个品种。其中《2008年中国邮政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自绘白片)》、《2008年中国邮政贺年有奖邮资幸运封(1+1)》是今年首次发行。
“‘1+1幸运封’的寄件人也可兑奖,‘自绘白片’则给寄件人自主发挥的空间。”市邮政局集邮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与以往的邮政贺卡相比,新推品种更富有个性化、人性化的特征。据介绍,自创型的‘自绘白片’正面的投寄地址、邮编等空白标注以及邮资图案与普通明信片区别不大,但其背面为空白,以便寄件人自由“涂抹”,每枚售价也比普通型高出0.9元。
邮迷:
贺年明信片一直“战火”不停
“这么多的品种类别已经让我觉得有些无所适从了。”现年73岁的老邮迷、金华集邮协会理事陈振扬告诉记者,自己一直比较喜欢集邮,贺年明信片作为新中国邮政用品的一个部分,承载着许多特有的意义。但邮政贺年明信片长期以来都有些“硝烟弥漫”之感,从每套枚数变化、图案设计的统一规划上存在凌乱的感觉。
1982年的贺年邮资明信片全套2枚,1983年改为4枚,1984年又改为5枚。除了1982年贺年明信片中有一枚《春讯》的背面图案有狗的形象外,其他多为花鸟的国画、照片作品,缺少当年的生肖气息。陈振扬说,即便同一年的整套明信片,同为花鸟题材,却有照片又有国画。另外,正面邮资图案也不统一,如1982年《春讯》邮资图案为狗形灯笼,但另一枚为天鹅。1985年仍为5枚,但与前几年不同的是,其背面图案开始有了生肖气息,印有“五牛图”。1986年是虎年,沿袭往年的风格,邮资图和明信片的背面均为虎的形象。从1987年到1991年,贺年片又改为一套2枚。
陈振扬说,1991年12月1日,国家邮政部门又根据市场需求,开始发行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有了较大变化,首先是明信片的上端,由原来的“中国人民邮政”改为“中国邮政”,枚数增加为2组12枚,因1992年是“猴”年,邮资图为同一个图案的生肖“猴”,同时片幅增加了副页。类似风格一直延续到2003年。2004年的贺年片,枚数减为4枚。2005年的贺年明信片再次发生很大变化,由以往最多的12枚增加到31枚。2006年又再次改为一套4枚。
“我个人认为乙丑年(1985年)的明信片最好。”陈振扬说,贺年的“生肖气息”首次变得浓郁,邮资图有“牛”的图案且“牛”的造型每枚都不同,明信片的背面则采用了我国唐代名画“五牛图”,每枚各取其一。
保持清醒比盲目跟风要好
“购买一全套明年的邮政贺年片所需费用要148.5元。而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刚发行邮政贺年明信片一套不到几角钱。”陈振扬说,随着邮资调整、明信片本身的印刷成本增加,明信片上的邮资面值上浮,贺年卡实际售价也是逐年提高。收藏的成本增高和品种增加让许多像他一样的老邮迷无所适从。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购买成本提高,依然有人对贺年明信片的未来充满憧憬。11月14日北京、上海邮市行情中,2005年(鸡片)1套31枚市场报价为110元,1997年(牛白片)1套12枚,报价为42元。有业内人士认为,老明信片增值现象有邮市市场运作的一面,故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投资者期待和盼望。
其实有心就能找到很多炒作的理由。“每一轮都有其精彩和缺憾。”据陈振扬介绍,我国的邮政贺年明信片从生肖年份上大致可以分为三轮。如第一轮从1982年(狗年)开始至1991年(羊年)结束,共发行10套31枚。但由于没有与第一轮生肖邮票同步发行,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肖贺年片系列。1992年起的第二轮贺年有奖明信片则与第二轮生肖邮票发行结合起来,同时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普通型)的枚数定为与十二生肖相符的12枚一大套,从整体构思上也按照十二生肖贺年片设计成12年为一轮,从成套来讲也是发行以来最完美的一套。另外,如1992年的贺年明信片是新中国第一套中、英文铭记“中国邮政”和“CHINA”并用在邮资图上的邮政用品。2001年,贺年明信片的用纸首次改为再生纸……
陈振扬说,自己目前收藏了从1982年开始到2007年的邮资贺年明信片,但都局限于普通型的,后期发展的新品种没怎么涉及。其收藏的目的也只是愉悦身心,对市场的价值几乎没有考虑。
对老陈的收藏心态,有不少老邮迷表示认同。他们认为,任何东西之所以珍贵是由于它的稀少性,在邮市里,对市场多加分析和研究,保持清醒和理智总比盲目及附和要好。
来源:中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