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落叶知秋贺年片
新华社记者董振国,邓卫华于2008年1月2日,由新华社济南分社发出一篇关于贺年片的调查报道——《贺年卡网络时代是否走向终结》。
这篇关于贺年片销售和使用的调查报道,让我们明显看到在网络兴起,不断发展的年代,贺年片的使用萎缩,走向终结,是一个无可否认的趋势。这不是记者的一个情绪化的博眼球的作秀结论。我们看到两位记者为这个结论,除了作广泛的贺年片用户调查外,还做了深厚的文化准备,调查了中国贺年卡的2000年的历史,访问了各方专家对此的看法,指出了贺年卡的末世生存之道。但是这些历史和未来的补充说明,一点也帮不了现在邮市里一帮想把贺年片吹为邮市收藏主流的人忙。我们非常清楚,电视机后的收音机虽然还存在,但谁要说它还是音响市场的主流,主角,谁就是傻瓜或骗子。新华社记者说,专家指出只有非常情感化、艺术化、实用化的贺年收藏品才有未来的生存的价值。而那种量是非常小的,往往是个人制作的,这同邮局里那种千篇一律的贺年片有很大距离。所以未来邮局贺年片并没有借此取得可以大肆炒作的真实理由。
诚然,贺年文化有很长的历史,但是文化内容的悠久不等于特定表现形式的悠久。形式不等于内容。当人们,或整个社会大众有了更好的贺年文化内容表达形式的时候,抛弃旧的表现形式,并不等于抛弃原有的内容。相反,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原有的内容。即如现在流行的纸质的贺年片,在历史上最初是木板的。难道那原始的木板后来的被新技术纸品替代,不是必然的吗?或值得赞赏的吗?
今天网络兴起,电子短信替代贺年纸片,无论从个人的便捷还是社会的环保角度,都是必然的进步。20120601上海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