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1987年,设计大师陈坚二度亲密“熊猫”。 作为“熊猫”之父,陈坚1982、1983、1984连续3年担纲小规格“熊猫”金币的设计与雕刻,经过两年休整,陈坚东山再起,又重新回到“熊猫”图稿的创作队伍。 此陈坚非彼陈坚,他换了一个更开阔的视角,把熊猫与水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使本已平淡本已平庸本已平常的币面,又有清新的鲜活。 陈坚二度亲密“熊猫”,带来了“熊猫”图稿创作的全新元素――水。 熊猫是有生命的动物,而水则是生命的源泉。动物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动物如果不进食,也许还能支撑一两周甚至更长时间,但如果没有水,顶多只能活一个星期。另一个方面,水对大自然环境能起到平衡与调节的作用。大气中的水汽,能阻挡地球辐射量的60%,有效保护地球不致冷却。而水的形态,或以冰以雹以雾以露以霜等,影响气候和动物的的活动。 水的出现,让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中的“熊猫”系列金银纪念币有了更深层次的生命活力。 “熊猫”造型也有较大的突破。如果说1983版“熊猫”金银币强调画面的装饰,1984版“熊猫”金银币追寻的是视觉自然,1983版“熊猫”金银币突出动态的天真,那么1987版“熊猫”金银币刻意表现的,则是熊猫在自然环境中的原始生存状态。这也恰恰是我们最不易看到的隐密一面。而早前,对熊猫的理解,多是观赏的角度,视其为宠物,放大了它轻松的一面,忽略了它在野外生存中的艰难。熊猫觅水,同样也把我们的视野,从动物园直接拉向野外,拉向更辽阔的大自然。由此,币面上的“熊猫”,健硕的身躯,严肃的神情,笨拙的动作,都真实而可信。 “水”在币面的表现,是简单的线条描画,由熊猫饮水处开始,淡淡几道水圈,依序向外展开。其衬底,为没有任何描绘的大片镜面。虽如此,币面上的“水”,却有盈盈之动感。利益于雕刻过程中的二度创作,利益于凹刻折光法的巧妙运用:以类似国画大写意的堤岸,隔开天与水的层次,又借它黑白色彩的折射变幻,将“水”聚到币面,鲜活了币面,也鲜活了币面上的“熊猫”。 陈坚对自己的雕刻技艺十分满意。他说,“雕刻过程有时会花费很长时间,除了能够最为直接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路,同时雕刻过程也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能够极大地弥补设计时的不足。而雕刻,也非常能显示设计师的功力。” 陈坚的“熊猫”,继续让人刮目相看。(供稿:福州东泉工艺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