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继1983年初涉“熊猫”题材后,相隔5年,上海造币厂的余敏再度参与“熊猫”创作。但此次余敏以“大”取胜,囊括了1988版“熊猫”两枚重量最沉的品种,12盎司“熊猫”金币和12盎司“熊猫”银币,且正背面设计、雕刻4项创作,他独自占了3项,正面图案的雕刻,背面图案的设计与雕刻。这种高规格“待遇”,在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中的“熊猫”系列金银纪念币中,他可以说是第一人。 大规格币与小规格币的创作,不是同一个概念,尤其是雕刻,如果在小规格币上花7分工夫,那么在大规格币上,就要花9分甚至更多。两者绝不等同于简单放大,而是要求对局部对枝节的创作,更缜密,更细致。因此,大规格币在为设计、雕刻者提供更大创作空间的同时,也为他们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艺术要求——设计上需要创新,雕刻需要突破。 12盎司“熊猫”金币,这是在“熊猫”系列金银纪念币中第三次亮相,1984版的图稿是单只熊猫,背景是竹林;1986版的图稿为两只熊猫,无背景。余敏创作的“熊猫”为第三款,也是两只熊猫,背景虽有竹,但在于次,真正的主背景,却是一株苍劲虬松。 相比起来,余敏的图稿,更以“繁杂”见长,金币70毫米、银币80毫米币面,上或下,左或右,都让各种形态的松针、松枝、松杆塞得满满。还不是简简单单蔌敷衍了事地塞,而是而是每一根杆,每一茎枝,每一片叶,包括树皮上的也规则也不规则的皱裂,都生动而具体地描绘了出来。 “在动物园观察熊猫时中,发现它有攀爬树枝的喜好,而松树,或枝或叶,又适合贵金属币表现,于是就采用了。”谈起构思起因,余敏平平淡淡地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一定要有什么含义,那也只是一种暗喻。松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寿”与“岁”,而熊猫,也被认为是动物活化石。某种程度上,松与熊猫,都是中国的国粹。 攀爬于松树之上的熊猫,无疑,是一对母子。熊猫宝宝身体相对轻盈,爬的位置也相对高些。熊猫妈妈身躯相对笨重,爬的位置也相对低一些。但熊猫妈妈就是熊猫妈妈,虽然带着熊猫宝宝玩耍,但仍惦记着熊猫宝宝的饮食,它的右掌正从树上探下来,想为熊猫宝宝采摘一些竹枝。母爱的宽泛与博大,在它的细微动作中,得到无限放大。 图稿之外的元素,主要为面额、材质、重量及成色,分别置于左上与右下空白处。如此不留空白的设置,虽满到眼花缭乱,但却也有一种令人折服的霸气。这就是余敏。(供稿:福州东泉工艺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