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青峰谈片蓝流失量
在尘网的贴纸《片蓝存世量》里,网友青峰在跟帖交流里谈了看法。他认为,用理性的具有逻辑的思维去判断一个未知的事物是探讨问题的最好方法,(应该)心平气和而不是大吼和谩骂。下面是他的一些看法,我认为有道理,也符合他的原则,对我们认识有帮助,就把他的论述内容作了摘编,以分享的方式发在其它网上。也许会有没完全理解他意思的地方,也许有他现在觉得可以有补充,以弥补当时和他人交流时来不及表达的地方,期望他能重新校改或另行撰文,以更符合他逻辑思路和结论的方式,准确充分的表达他的意思。
上海
一,7万多的流失量是一个阶段性的统计,这个应该是有共识的,
对于中银的流失量目前两个流行说法,一个是总流失量是1万以内,另一个是7万多,至于哪个是更接近真实的数据,似乎都有自己的理由。作为我个人判断,不敢肯定邮政真的有那么大的能力,把7万多的流失量回收到1万,但是7万多的流失量是一个阶段性的统计,这个应该是有共识的,
因为邮政的公告中说明还在下大力气回收,公告发出时这项工作还在进行,并没有截止。如果邮政发完公告后不再落实继续收缴,那么7万多的流失量即为最后的确定量,如果还在继续收缴并且像公告说的那么严厉,那么7万多的流失量肯定就不是最终的数据。
二,山东的流失量为什么多?
1990年我参加了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至于当时的人口数是多少,过后国家有过明确的汇总报告,网上可以查到。公开数据显示,1990年我国人口数量排列为四川1.07亿,河南0.84亿,山东0.83亿。当时至少四川和河南的人口肯定都比山东的人口多,而山东却是中银流出的最大省份,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分配量和流出量并不一定成正比。我们现在探讨的是为什么山东和四川中银片流出量出奇高的问题,和分配量的关系不大。
现在疑惑的是山东和四川的流出量为什么会大大高于其他省份的流出量,这和分配的多少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原因,因为河南人口比山东多,但是他并没有像山东和四川那样出现极端的流出量。这个流失量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真的被窗口售出,另一个就是被截留。
但是河南并没有按分配的比例流出那么多的量。当时的封片收藏不热,所以中银之前包括之后发行的封片在各省销售后都会有积压库存。但是山东在短时间内能从窗口销售出那么多吗?河南流出的片具体是多少我不知道,应该参照河南的流失量来比照山东的流失量从概率上来说更为合适一些,即使两省窗口实际销售量有些偏差,恐怕也不会太大,比较具有可比性。
三,对山东真的从窗口销售出那么多的中银片是抱有怀疑态度的。
90年时封片的收藏还很不普及,绝大多数的集邮爱好者没有收集封片。根据公告山东和四川两省的流出量几乎占到了总流出量的一半,很怀疑这两个省的封片收藏爱好者真的大大高于其他省份吗?这些统计的流出量真的从窗口卖出了吗?我一个朋友当时在新疆鄯善,正好赶上这里提前销售中银片,他收藏邮票很早,收藏的邮票也非常多,但当时也就买了一片中银片,说明当时的封片收藏还是非常冷门。
关键一点是各省的违规提前销售。我们集邮的人都知道,如果一些热门票品的发行当天,会有一些急于拿到邮票的朋友在当天去门市部购买,而更多的人一般都是在周末或者更长的时间去购买邮票,当时已经开始有邮票预定,非常多的所谓的集邮爱好者平时几乎都不去门市部转,只是有邮票发行的时候或者过后才去取票。当初收藏封片的人本身就不多,集邮爱好者因为工作等原因平时能去集邮门市部的人也不多,那么即使提前销售了中银片,能够知道的人本身就不多,而这些知道卖中银片的里面又有多少人在收藏封片?应该是更少。因为我当时虽然集邮多年但是并没有集封片,所以邮资封片在我脑子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印象,也就是说根本就不关注它,即使知道在卖邮资片,也不会去买,这是当时的现实状况。所以我对于山东真的从窗口销售出那么多的中银片是抱有怀疑态度的。
四,七万多流失量里包含某些截留的部分
当初报的7万多的阶段性流出量,里面应该是含有某些省份私自截留的部分,特别是山东和四川这两个省极端的流出量,我们真的相信他们全被卖掉了吗?即使其他流出量比较少的省份,我们又能肯定不存在截留吗?当时集邮销售中的腐败现象已经出现,我们不能把他们看得那么清廉,只要有钱赚,他们什么事都能做出来。在邮政高压政策下,会不会有截留的部分被收缴回来?这些都是认真思考的问题。
20120617——20120618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