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你又何愁之有呢? (姜建义)

1楼
我是小散 发表于:2012/6/27 15:01:00

见杨昊谦先生好文,因跟帖感慨几句:

社会确在急剧变迁,集邮已经不似从前般热络,是事实。
要说是引导之功,我不赞成。
想我等,当年萌发集邮兴趣,实在多半是偶然所至。
那是贫瘠的岁月一大慰藉。
于今,丰衣足食,声色犬马,昔日的雅趣竟然默默地退避三舍了。
就如古人的毛笔书写,是其时必须,故大家得时时捉管。皇帝殿试,也是笔墨纸砚伺候,金殿下,群贤毕至,

茅屋里,墨香扑鼻。于是造就许多后无来者的书家。
时下,通讯发达,那种往日的“鸿雁”,几欲折羽休窝,邮票,这一伟大的发明,渐如昨日黄花,虽在老人心

中偶还激起涟漪,却是“新新人类”所不识,或不屑于更或不须用者。
着你,欲寄托个想念,本可以人*民*币0.10元发一短信,便通达天下,你却撇了手边无绳电话不用?
你竟然,买了一元多的邮票,0.50元的信封信纸,取了笔来,端坐灯前,还“兄台”“令爱”“文祺”“顺祺

”地斟酌一番,然后期盼它几日的邮路,再掂量它几日的回路?
历史,就这样了,回不去了。
那么,集邮,是不是行将消亡了呢?
毫无疑问,凡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曾经的辉煌,它可以过时,它不可以泯灭。
自电话,手机,以至于电脑等先进工具问世以来,邮票及其相关品类,就日薄西山,每况愈下的。
约十年以上,除外接过快件,寄过快件,我几乎不记得有谁给我发来过私人信件,我也不记得我给谁写过信函


这样及己估算,知人亦大同小异罢了。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一句狠点的话:这今天的邮票,是到了它奄奄一息的夕阳时分了。
但它不会沉没,它依然不会淡出历史舞台。它仍将顽强地表现,哪怕仅仅是为了证明它自己的身份。
大陆使用邮票最辉煌的阶段,不是建国初,不是文革期,当然更不会是90年代中后期至今。
新中国邮票的最大量使用期,是“改革初”!约莫是80--90年间。
这段时期,最有趣的是,偶见贴有纪特票 、文革票、编号票的信件,当然使用最多的是当下发行的邮票。
74--84年间的邮票发行量,其实是与纪特邮票相差不大的。期间,人口增加了接近一倍,文明程度也有较大提

高,可邮票发行量却远没跟上。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八十年代初期,我在集邮公司还常常能买到纪念特种邮票(包括梅兰芳、纪念碑

、牡丹、黄山新票等)?答案是,要不是纪特邮票的发行量偏大了,那就是时至于八十年代初,集邮的人还太

少了。再可能的就是,那时的人们还囊中羞涩。
象我这样,因对邮票自身的兴趣而投入的“邮人”(本源集邮爱好者),毕竟不多的。
集邮,不是就那么容易做成个集邮家的,就象你会写字,却很难成为书法家那样。
于是,专家总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玩家。
我们讨论的节点是,你究竟是希望专家更多呢,还是期待更多的玩家?
人们究竟是希望邮政限发邮品、合理发行、还是滥发?
我们期待传递于后辈的,是邮品中的文化、逸事,还是属性、价值?
真正的专家,是象牙塔里的少数。
而玩家,则是个很模糊的概念。
小众的专家,哪个行当里,不是寥若晨星?
大众的玩家,哪个行当里,又不潮起潮落?
看“鉴宝”节目,心生怜悯了。有专家走眼,有玩家侃侃,有黑嘴翩翩,也有启迪绵绵。
有“货”的,拼命叫好,要“货”的,暗中较劲。一如这沸腾的“赵涌”、“一尘”。
我们的孩子,不定继承我们的爱好,可别相信“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
但不必哀叹,你看,皇帝老子陪葬那么多的珍宝,却也没见得世道凋敝的。
那这集邮果真就后继无人么? ----错。
窃以为,邮票是永恒的,集邮也是永恒的。一如青铜器,退出了普遍使用期,它更鲜明地进入了收藏供奉期。
枯燥的邮票展览,那干涩的附会,教条的说教,呆板的框框,没给我多少好感,但我依然集邮。
97大潮,卷进来千万弄潮儿,淹没了多少豪情!
近几年的邮市,走的是回归价值行情之路,引来八方英雄畅想无限。
一切都是过程,一切也都是瞬息,只有那不甘沉沦的历史,是你、是我----永远的怀恋。(仿普希金诗)
下一代仍会集邮吗﹖
当然会,就象老鼠生儿会打洞那样简单。
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以至于无穷代,一样有人会象我的当年,因不小心染此恶习;肯定也有人因甚不经意的邂逅而爱上它;还有人是叶公好龙,附会风雅;最可笑的或也曾为人津津乐道的,也许是那拎了大把的票子来,嫖客见着美轮的*女一般,疯狂地占有它。
适量发行、大量使用期的邮票,已经或正在迅速地进入珍稀行列,大量增发、极少使用期间的邮票,相对而言,将较慢或干脆难以进入收藏者视野。
新中国邮票,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这样“断代”的了。
那么,有的邮票被人钟情,而有的邮票遭遇冷落,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既然,邮票有它的使用价值、欣赏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投资价值,那它就一定会吸引各色人等,前赴后继、纷至沓来,各位看官朋友,你又何愁之有呢?
江西南昌姜建义 2012.6.27 4:38 于一尘网
QQ:26235345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