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集邮文化中的道德范畴

1楼
zhaowf 发表于:2012/7/25 10:52:00

□高羔

  集邮是在邮票诞生之后派生出的一项社会文化活动。因为集邮本身是一项业余爱好,完全是一种个人自发、自愿的行为。因此就更加要求集邮爱好者要具有良好的“邮德”。

  据说上世纪80年代,香港一位舞女也酷爱集邮,其将伴舞收入除维持基本生活外,节余全部用来购买邮票。可是尽管这样,经济拮据的她仍无法买到更多的邮票。她想出一条“妙计”,公开宣布:如果谁能送给她一枚珍奇合意的邮票,她便甘愿与谁接吻一次。这就是后来集邮界有名的“以吻换邮票”的故事。

  虽然这位舞女的这种做法并未触犯法律,但是她的行为实在令许多人有种异样的感觉。其实集邮的周围早已筑起了一道道德的城,而在道德的城之外,还筑有法律的郭。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是一位邮迷,他竞选总统时,选用的竞选伙伴法比也是一位邮迷。后来法比当上了邮政总局局长。1935年法比将大批未切的无齿孔纪念邮票整大张地送给了罗斯福总统。当集邮界获知此消息后,舆论大哗,众议员们纷纷诘问国会,使罗斯福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这就是当时震惊华盛顿的邮票丑闻。所以说对于邮票的获取方式,也是考验一个集邮人道德的度量尺。

  著名作家老舍曾赋有一诗:“集邮长知识,嗜爱颇高尚。切莫去居奇,赚钱代欣赏。”可是西方一些集邮者却反其道而行之,专门将邮票囤积居奇。

  盖有1856年4月4日邮戳的世界珍邮、孤品圭亚那帆船洋红一分信销票,其售价百年来已被哄抬到百余万美元。可是谁又能想到,当初这枚邮票被发现时是两枚,而且它们一起被一位大亨所收藏。这位大亨为了达到孤品的目的,竟将其中一枚卷进雪茄中吸掉了,实在让人遗憾。

  而与此相反的是,我国著名集邮家马任全的高尚品格却令人敬仰。马任全先生在1956年把1897年大清邮政发行的红印花加盖小字一元邮票,以及其他6166枚珍贵的邮票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如今这些珍贵的邮票就静静地陈列在上海博物馆的展厅里。到了1981年,马任全先生又将一部新中国邮票实寄首日封专集(包括1949年10月8日发行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时的“实寄首日封”)和一套10枚的解放军解放新疆塔城时发行的手盖票全部捐献给了国家。邮票上的菱形邮戳清晰可见,这套邮票不但为我国邮票档案中所遗缺,而且堪称是世界孤品。

  文物收藏鉴赏家孙大光曾说:“文物是民族的财富,如果长期秘不示人,仅供少数人品赏,其作用就太小了。交给国家让子子孙孙都有机会得到欣赏和研究,其意义之大是不可言喻的。”因此马任全先生的行为也是对这段话淋漓尽致的诠释。

  我国的社会主义集邮文化活动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因此,集邮作为一项高雅的社会文化活动,它是一种汲取知识、提高审美、陶冶情操的过程,当然更不能忽略对主旋律的弘扬功能。

  对于那些为获取邮票而私自拿走或撕毁别人信函的做法,已经远远冲出了道德的城,必将触犯法律的郭,当然也就不是我们在此所讨论的范围了。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