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视点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 谭雅玲
不久前有文章指出,中国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无法为中国经济提供庇护。今后如果中国只能继续推动投资,没有其他办法维持经济增长,那么五年内中国的外汇储备都将被耗完。这一忠告值得重视。
首先,这种“危言耸听”给中国经济现阶段的稳定敲响了警钟。目前我国市场上投机套利非常严重,这种投机状态不仅不利于发展,反而会消耗过去的积累,浪费储备资源,使中国外汇储备缩水及外汇储备耗尽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由于市场精气神高度集中投机套利,而非发展实体和实业,再加上监管方面的缺陷,为热钱提供了炒作的空间和造势的平台。于是,这种投机套利行为被热钱利用,使来之不易的外汇储备被自己的盲从行为所消耗。
因此,我们的外汇储备虽然实力雄厚,但这种规模并不足以抵挡国际对冲风险。我们目前拥有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而国际外汇市场一天的外汇交易量就高达5-6万亿美元,我们的规模阻挡不了热钱的投机炒作。如果没有自己的发展策略和风险识别力,没有综合和长远的战略规划,外汇储备将会很快被花掉、被毁掉,最终消耗殆尽。
其次,藏汇于民战略依然步履艰难。我国关于外汇储备的话题已经持续10多年,但至今焦点依然停留在原点:外汇储备数量太多,效率不足。我国虽然拥有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却是全球较小的外汇市场,甚至外汇市场并未全面开放。
目前,我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处于重要关口。一方面,我们拥有巨额外汇储备,国家财富的象征引起世界关注和投机者的追逐。另一方面,我国央行对冲成本加大,外汇资产价格与价值缩水的担忧正在增加,拒绝或减少美元资产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这种民间和社会过于短期、简单的认知和需求,将直接影响我国藏汇于民的战略实施和进程。在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人们的这种思维方式是我们藏汇于民战略失落的最大阻力所在。
可见,这种“危言耸听”实际警示我们,我国外汇储备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数量关注多,而不重视效率发挥;其二是短期价格过多,长效制度不够;其三是短期对策过多,实际效果不行。结果,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成了我国简单的实力摆设或负担、包袱,并未对我们改革、建设和发展完全发挥出其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参考已经做过的对策,以注资、投资和特殊金融政策工具对应我们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减少市场投资行为,防范热钱侵扰;同时可以考量外汇与人民币衔接机制,破解拘谨于外汇储备教条化的被动局面,灵活而有效地解决自己的经济金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