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2010年3月上旬的一天,恩施州集邮联合会秘书长陈朝琼找到我,要聘我为《恩施邮讯》的编辑,接替原编辑退休后留下的空缺。我从无办报编辑的经验,有何能力胜任此项工作呢?陈秘书长鼓励我:你多次在《中国集邮报》、《湖北邮电报·集邮》、《恩施邮讯》上发表邮文,说明你已具备了比较丰富的集邮知识。作为邮协会员积极参加集邮活动,说明你对集邮是非常热爱的。目前邮协会员青黄不接,你这个年龄段的人很少,又懂电脑操作,一定要接过《恩施邮讯》这面恩施州集邮宣传的旗帜,同时我们也请几位老同志做你的顾问。我说要考虑一下,再给答复。回家后,翻出自己在上述集邮报刊上发表的一篇篇文章,我的集邮经历及参与的邮协活动浮现眼前。
我是1989年年初开始集邮的。那年也是改革开放恢复集邮后邮市进入第二个高潮的时期。开始只知道购买邮票,集邮知识基本上没有。不久在与一位邮友的交谈中得知,加入集邮协会不仅可以参加邮协组织的各种集邮活动,还有可能购买到紧俏的邮票。这样,我就加入了本地的集邮协会。
记得当年国庆节期间,邮协就举办了一次会员参加的“庆国庆集邮猜谜”活动。一道谜语的谜面是要猜一位集邮家的名字,我当时正好从《集邮》杂志上知道我国有一位很有名的集邮家叫张包子俊。我没有猜谜的经验与知识,就报上张包子俊的大名,没想到竟猜中了,奖品是J163“国庆40周年”小型张。这让我觉得自己与集邮还真是有缘。
1996年,邮协与集邮公司联合举办了一次邮品拍卖会,也让我印象深刻。当时全国的邮品拍卖会风起云涌,本地邮协与集邮公司也顺应邮友的要求,精心准备了这次的邮品拍卖会。我虽参加了,但由于是首次参加,没有经验,也没有对自己需要的邮票做好准备,只拍到了一套纪112“世乒赛”连票,与有些好邮票失之交臂。当时我虽已参加工作,但工资低,只知道购买邮票,远没有认识到集邮知识的重要性。一次在邮协的活动中见到《中国集邮报》、《湖北邮电报·集邮》,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1998年11月起,我开始订阅1999年全年的《中国集邮报》及《湖北邮电报·集邮》,从此不再间断。
开始只是选择《中国集邮报》、《湖北邮电报·集邮》上自认为感兴趣的文章阅读。随着集邮知识的增加,报上专业性强的文章也吸引了我的目光。到后来,每期报纸几乎所有文章都要通读一遍,甚至广告也要快速扫描一下。这样读报总是很慢,往往是上一期还没看完,下一期的报纸又上了案头。同时我也购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中国集邮大辞典》等集邮工具书,并借阅了一些集邮杂志来武装自己。虽然我邮识积累比较漫长,但多年以后,也就有了邮文写作的冲动。我试着给《恩施邮讯》投稿,见报后的那份喜悦和兴奋又促使我开始向更高的《湖北邮电报·集邮》、《中国集邮报》投稿。
也正是在《中国集邮报》、《湖北邮电报·集邮》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同时我积极参加本地举办的各种集邮活动,引起了州集邮协会领导的重视。在陈秘书长找我谈话的第二天,我就答应接受这一挑战。一是邮政局与集邮协会领导都高度重视《恩施邮讯》对宣传我地集邮所起的作用;二是有老同志做顾问,能够把握好办报方向与质量;三是州集邮联为办好《恩施邮讯》,还专门为编辑人员订阅了《中国集邮报》、《集邮》、《湖北集邮》等邮报邮刊,能让我们及时了解全国、本省的集邮动态。以上三点,给了我办报的勇气和底气。
如今,我已编辑《恩施邮讯》两年多了。虽然只是地方的一份小邮报,但我除重视本地集邮活动的宣传外,还向《中国集邮报》、《湖北集邮》学习,多登载青少年集邮方面的新闻及文章。因为青少年是集邮的未来,是集邮的希望。
今年5月在宜昌2012湖北省集邮展览期间,来自省内各市州的20余位集邮专干和编辑,参加了湖北省集邮报刊特邀座谈交流会。我与《恩施邮讯》老编辑戴宜恩一起参加了会议,从省内兄弟邮报邮刊编辑的发言中深受鼓舞与鞭策,决心在今后的编辑工作中更加努力,将《恩施邮讯》办好、办出特色,为宣传恩施集邮事业做贡献。我为《恩施邮讯》做了一些工作,邮协领导却给予了我很高的荣誉。2011年4月,被省邮协授予“先进个人”称号。
今年是恩施州集邮联成立30周年,明年的元月18日又是湖北省邮协成立30周年的纪念日。回顾自己20多年集邮和参与邮协活动的经历,感觉收获多多: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丰富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今后,我将利用好邮报这一宣传集邮的阵地,让更多的人加入集邮的行列、加入邮协,喜欢上集邮,将集邮进行到底。 (恩施·常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