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荆楚邮情”征文】我的集邮心路(咸宁·石教明)

1楼
我是小散 发表于:2012/8/29 15:54:00

集邮对我来说其实并不陌生。早在上中学时,身边就有同学集邮。但那时我不集邮,于是经常在收到信件以后把邮票撕下来给那些集邮的同学。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几枚信销邮票,看到花花绿绿的小画片印制非常精美,就被它们吸引住了。此后我才开始关注邮票,也就是从那时起,我走上了集邮之路。

刚开始收集邮票,我就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只要有时间就往邮局跑,那种急不可待、得到而后快的心情,不可言喻。那时除了集邮门市部以外,还有邮局门口的马路邮市,也都有邮票出售。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邮票,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全然不管有没有用,也不管价格高低,更不懂得品相的好坏。记1996年底,我爱人生病住院。在陪护的间隙,我就跑到中城邮局门口的路边邮摊上疯狂选购自己想要的邮票,以致在很短时间内就成了那几家邮摊的熟客。

我买邮票很盲目,也杂乱无序,只要是集邮门市部里有的新邮票我基本都买上一套,也会到路边邮摊去补充一些里面没有的。那时邮识非常欠缺,又没有人指导,更不知道还有集邮组织,完全是“闭门造车”似的收集邮票。后来慢慢开始关注一些集邮方面的报纸和杂志,初步了掌握一些基本的集邮知识。最先接触的是在报刊亭看到的《集邮》杂志,其后是《中国集邮报》,到了1997年预订新邮的时候,顺便订阅了一份《湖北邮电报·集邮》专刊,从此学习邮识有了专业的老师和指导工具。

1997年初,我得到一本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从此我就按图索骥,大量买进新邮票,从最近的编年邮票逐年往前买。1996年的全年邮票在集邮门市部买了一本年册,毫不费力就买齐了。接着目标就是1995年的。由于当年邮票里有一枚“世乒赛”小全张价格稍高、不好买,没有如愿,只好暂搁一边,先把1992-1994年的年册一一收入囊中再说。那时候网络不怎么发达,邮票价格只能通过集邮报刊上的报价进行比对。刚好那时是中国邮市的巅峰时刻,我的邮票基本上都是处在高价位时买的,有许多至今还没有达到当年的水平,有些还不到当年价格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算是交了学费吧。1995年的邮票一直未能收齐,心中总觉得缺少什么而寝食难安。而当时的“世乒”张价格日渐高涨,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后来一咬牙,决定不管价格多高都要买回来了却心愿。从邮报上得知某邮商售180元一枚,为了使“齐全”计划早日实现,我立即给对方汇款。不想几天后汇款单被退了回来,附言是“世乒”张已售缺,使我的计划泡汤了。当时很是失望,也一直耿耿于怀,恨自己没有早些下手。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还是很幸运的。

编年邮票买齐了,我又继续往前收集,接下来是JT票。不到两年时间,我基本配齐了从1991年到1983年的邮票。再往前面,价格渐贵。由于经济原因,我只好就此搁步,以后也只是买一些零散的或是信销票。至今我手上的邮票仍然还是止步于1983年,前面的老纪特、文革票、编号票等我只有很少的一些销票,以后也没有专门去买那些老邮票。

1997年以后,我开始在集邮公司预订新邮,从最初的预订一套到预订两套,再到预订四方联邮票;从预订小版票到现在的预订大版邮票。我的集邮也就是收集邮票,仅此而已,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幼稚。其实不论是什么年代的邮票,只要经济能力许可,都可以买到,而邮识、邮友、邮谊是不能用钱买到的。因此,我再也没有刻意的去购买邮票了。

那时自己的“集邮”(如果那也算是集邮的话),就是购买一些邮票,既没有使用,又很少与他人交流,完全是一种孤芳自赏的收集,很难进步。直到2005年看到一份邮刊上有联谊桥,于是就试着刊了一份交友信息。没想到效果很好,全国各地的邮友纷纷跟我联系要求建立互寄关系。一下子有这么多的邮友,我非常高兴,爽快地答应与他们互寄。可问题很快又出现了,与我互寄的邮友都是在新邮首发日或是重大纪念日,给我寄来新邮首日封或是纪念戳片,可我们当地在新邮首发当日很少有邮票,纪念日也很少有纪念戳,我没有东西可以回馈他们啊。所以寄我一段时间以后,就逐渐减少了。只是至今一直保持邮戳互寄的仍有70多位邮友,每到新年或是重大纪念日,我们都会互寄一份祝福和问候。这些年来,是全国各地的邮友们不断增强了我的邮识,丰富了我的邮品。2008年经邮友的推荐,我又加入了咸宁市集邮协会。从那以后,我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邮展、培训等各种活动,特别是经常跟市老年集邮协会的前辈们交流,向他们求教,向他们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集邮水平。

十多年来,我的集邮心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贪多求全的购买邮票,到有的放矢的收集邮戳、实寄封片;从自己一个人封闭似的收集邮票,到遍布全国各地邮友的相互交流;从一个人的孤军作战,到加入集邮协会;从单纯的只知道买邮票,到订邮报买邮书;从片面的欣赏邮票,到学会研究邮票;特别是近几年,经常在《中国集邮报》、《太乙邮坛》等报刊上发表一些邮文,更加增强了自己集邮的信心。其实集邮还有收集收藏的乐趣,有欣赏研究的乐趣,有交友互换的乐趣,也有拾遗补缺的乐趣。除了自娱自乐,还可以与邮友共同分享快乐。

20125月,到宜昌参观了湖北省集邮展览以后,我的视野进一步开阔了。也开始想组编自己的邮集,现在正在收集自己的专题邮品。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的“处女作”也能面世。     咸宁·石教明)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