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中国现代金银币也有偏爱。同是亚洲运动会,1990年第11届在北京举办,中国人民银行分两年两组发行,2金8银共10枚,队伍浩浩荡荡。20年后同样在中国,换了南方城市,第16届在广州举办,仍是两年两组,但只有2金2银共4枚,阵容相对单薄。两者之间,是10与4的较量。这种悬殊,也实在太强烈了些。
“第11届亚运会”10枚金银币,设计上把握的是两条非常明晰的思路:一,正面图案以介绍体育场馆为主,尤其以1990年后续第二组为最,共展示了6处体育场馆;二,背面图案专门介绍比赛项目,包括跳水、带操、举重、羽毛球等,共10种。两条思路,两种结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十分明确。会徽与吉祥物,只是作为副图出现于币面之上。这种设计思路,虽然条理清晰,直观明了,但也过于传统,没有什么新意,至少不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20年之后的“第16届亚洲运动会”,设计思路明显有了转变,重内涵而轻形式,重文化而轻体育。因而出现于币面上的图案,体育比赛项目本身的元素少了,即便出现,也是抽象的变形变形的艺术形态,与“第11届亚运会”写实描绘有天壤之别。两组“亚运会”,前后20年,也反映了中国现代金银币设计与雕刻,创作理念上的传承与演变。
“第16届亚洲运动会”之所以优生优育,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凑巧赶上“体育”题材发行高峰的衰落期。这之前的2006-2008年,前后3组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9金14银全部23枚的超大规模,成为中国现代金银币“体育”系列,枚数最多的冠军。这之间的2007与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还相继推出“特奥会”与“残奥会”,2金2银共4枚。2009年“第16届亚运会”,虽在“体育”系列金银币中也算重头戏,但毕竟是尾随而来,强弩之末,雄风殆尽,自然不可能再度发威。(供稿:宁波市金鑫金银饰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