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为弘扬我国丰富、灿烂的金币文化,彰显精湛的金银纪念币设计、生产工艺,展现我国丰富多彩的青铜艺术,倡导保护历史文物,满足社会公众对收藏和投资金银纪念币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于2012年8月31日发行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1组)。值得一提的是,5盎司银币以其较少的发行量和精湛的工艺获得了众多青铜器金银币爱好者的追捧。
5盎司银币的正面图案为国徽,与背面的青铜器图案相辉映,体现了国家法定货币的权威性。为了营造青铜器的气韵美,设计师在主图之余配以兽面纹样装饰,就是这看似简单却很精致的纹路线条,在币面寥寥数笔点缀出青铜器别样的风采。背面主图为商代兽面纹鬲,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鬲为吹粥器。《汉书.郊祀志上》:“其(指鼎)空足曰鬲。”颜师古注引苏林曰:“足中空不实者,名曰鬲也。”赵汝珍《古玩指南续编.古代礼器》:“古时盛馔用鼎,常饪用鬲。”《博古图言》:“鬲之用与鼎同,惟祀天地鬼神、礼宾客必以鼎,常饪则以鬲。其制字符所容通于足,取火易达,故常饪用之。”鬲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为陶制品,在商代陶鬲仍然存在。青铜鬲在商代早期开始出现,早期同陶鬲形制一样,犹如3个奶牛乳房拼合而成。其下有3个较短的锥形足。袋形腹的作用为了扩大受火面积,较快地煮熟食物,但商代晚期以后,袋腹逐渐退化,而且多数青铜鬲有精美的花纹,不宜于火煮,为避免熏黑影响美观,所以逐渐演变为盛粥器。西周时有一种方形的鬲,鬲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有门可以开合,门内可放木炭,如陕西扶风百家村就曾出土过一件。直至战国末期,青铜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再观之银币上的商代兽面纹鬲,在镜面铺底、多层次喷砂工艺的辉映下,画面明亮而立体,兽面纹鬲形态逼真而细腻。真不愧是银币中的青铜精品,值得珍藏一枚,慢慢品味,慢慢回味。(供稿:宁波市金鑫金银饰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