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1954年元月我小学四年级的寒假里,班主任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寒假作业——给同学的一封信。要求通过邮局寄给对方。于是我们就互相找伴,我选择了我班最漂亮的一个女同学袁小娟,她很高兴地答应了。
不到三天我就写好了信,高高兴兴地到邮政局去寄给她。在福绥路邮局,一位年长的营业员给了我一枚人像邮票,我仔细一看,是中国诗人屈原邮票。屈原,可是宜昌人呀!他的故事在三峡可是家户喻晓,尤其是每到端午节,吃粽子、吃盐蛋和看龙舟比赛可开心啦。我被吸引了,再仔细一看,在图案下方印有“纪25.(4-1)”。我不知是什么意思,营业员给我解释:“纪25”是新中国建国后发行的第25套纪念邮票,全套邮票4枚,这是第1枚,使我茅塞顿开。我便开始收寻4-2、3、4和纪24、23、22……我成了亲戚家、同学家经常光顾的常客,请他们把信封给我,让我撕下邮票。河边的垃圾场也常有我找邮票的身影。就这样,我走进了集邮殿堂。
文化大革命初期,我集邮的事情受到了共青团支部的严厉批评,差一点免去了我团支部宣传委员的头衔。还好,我自己用牛皮纸和白报纸相间,用相角做的两本集邮册没被红卫兵收走。如今看来真是感触万千,回味无穷。
1982年秋,正在读初中二年级的儿子放学后在家里搬弄一本装有邮票的册子,我看到后立刻正言厉色地斥责道:“现在正是初中最重要的阶段,基础不打好怎么考上重点高中?不准玩邮票!”
儿子立刻顶嘴:“集邮是高尚的文化活动,老师都不反对!”
“老师不反对?那你说怎么个高尚法?”
“老师说,邮票是一个国家的名片,邮票是一部知识的百科全书,古今中外,包罗万象的知识都有。”
“你书上的知识也有吗?”
“前天历史老师讲抗日战争时,我把纪16中的第二枚拿出来,被老师作为示范给我们讲了‘平型关大捷’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战例,老师还表扬了我呢。”
“你这个当爸爸的,对儿子说话总是恶狠狠的,有事好好说嘛!”他妈妈也为儿子说话了。
这时,他外婆拿着两个册子出来,“阎华!你看这两个册子里夹的是什么?”说着就递给了我儿子。
儿子翻开一看,那高兴劲一下迸发出来,很得意地说:“老爸,你原来也集邮呀!还蛮有水平呢,这些票要是新票,可要值上千元呢?”
我无言以对,好一会没说出话来。为了维护当老子的面子,只好改口说:“好吧,我同意你玩邮票。可一定要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
这,您就放心了,我保证不影响学习。”
“你立下保证,我就把这册子里的邮票作奖励,你得一个90分就奖一套邮票,得100分就奖两套。”
“我也要参加一个。”我那读小学五年级的女儿从房里跑出来,大声嚷嚷。
“好,我们女儿也参加一个。”
“哥哥,我们多得些100分,把爸爸这些邮票都奖到我们手里来。”
“没问题,我想要得到一枚小型张的奖励呢?”儿子又提出新问题来。
“小型张?”我顿了一下。
“就是高于邮票面值,比邮票大许多的大邮票。”儿子一边解释,一边用镊子从他的集邮册里取出一张《药用植物》小型张给我看。
“那就三个100分得一枚小型张吧!”我表态道。
儿子接着说:“我们课外活动小组正准备国庆节期间办个邮票展览呢,大家把收集的邮票拿来,贴在学校的宣传栏里,让同学们观看。”
我被儿子说服了,并从儿子那里知道了许多新集邮思潮。“好,我支持你,我把这两个册子里的邮票借给你参加展览。”
“好,爸爸说话要算话哟,我们拉勾!”儿子和女儿几乎同时说。
从这以后,兄妹俩的家庭作业总是很自觉地完成。就这样,我那两册信销票很快就被他俩左一个95分、右一个100分给奖空了。
为实现拉勾的诺言,我恢复了集邮活动,每月的工资除了生活开支,富余的部分都投到了邮票上。每逢出差,办完公事就泡到了各地的邮市里,武汉武胜路、航空路、三阳路、北京月坛公园、西安钟楼等邮市都有我的朋友。著名集邮家,国际邮展评审员常珉先生就是我在武胜路认识的有志集邮事业的朋友。
也不知道儿子和女儿得了多少个100分,当他们先后考取到中南财经大学和三峡大学时,都欣慰地对我说:“爸爸,集邮没有影响我们的学习。我们在集邮中增强知识,取得了成功。”
如今,儿子在宜昌市财政局工作,女儿在宜昌市委党校任教。值得欣慰的是,孙女和外孙女也都喜欢邮票。她俩都有自己的集邮册,她俩自己编的一页邮集参加宜昌市邮展,还得了三等奖。外孙女编的《长江三峡工程》一框邮集参加今年在宜昌举办的全省邮展,还得了铜牌呢! (宜昌·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