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匠心铸传奇 妙笔传绝唱--“豫剧大铜章”品赏

1楼
我是小散 发表于:2012/9/19 15:13:00
  “中国戏曲文化系列大铜章”,继“京剧”和“越剧”双获成功之后,又推出了另一款新品—“豫剧大铜章”,以其恢宏大气、热情奔放而又细致入微的艺术品格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吸引了人们惊喜的目光。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滥觞于开封等地的宋、元杂剧,历史悠久,根深叶茂,是我国最有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豫剧以唱腔见长,铿锵有力,声情并茂,极富阳刚之气;其优秀传统剧目多达1000多个,题材多彩多姿,内容贴近生活,表演诙谐轻松,情韵绵长,雅俗共赏。
  此次推出的“豫剧大铜章”,由著名工艺美术师常欢设计、雕刻,沈阳造币有限公司铸造,绍兴易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行,分黄铜、紫铜、纯银3种材质。其中,黄铜和紫铜各发行699枚,大银章发行60枚,重约500克。
  “豫剧大铜章”以豫剧经典剧目《花木兰》为题材,生动地还原了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千古绝唱,将一位巾帼英雄的风采凝固于方寸,千秋传承,万世流芳。
  豫剧大铜章的正、背面图案,以“豫剧皇后”常香玉扮演花木兰的舞台形象为蓝本,精心设计而成,定格了豫剧《花木兰》中最精彩的瞬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大铜章的正面主图为花木兰头戴将盔、身著甲胄,作拱手礼的半身造型,凝聚了设计者与众不同的艺术视角和独特匠心。拱手礼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一种交往礼仪,右手握拳在后,左手微屈在外,姿态优美自然,典雅大方。拱手礼应用于此,不仅蕴涵丰富的文化基因,而且充分展现了花木兰的飒爽英姿和儒雅风度。值得一提的另一个细节,是花木兰的主体造型周围,布满了以花朵型古典云纹为主的纹饰,不仅烘托出画面的艺术美,而且富有时空感和立体感,并成为战车、战旗,以及其它戏中人物等设计元素相互联系的纽带,使观者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情感联想。而画面右上角的一幅小小“插图”,表现花木兰在奔赴边关途中,与两位壮士结伴同行,临近前线时忽闻战鼓齐鸣、杀声震天的情景,巧妙地暗示即将发生惊心动魄的一幕,那就是花木兰一马当先,力战群敌,救贺元帅于危急之际,首次立下赫赫战功。此外,设计者的匠心,还表现于画面边缘的艺术处理,于增强层次感的同时,生动地体现了作品的沧桑之美和残缺之美。



  “豫剧大铜章”的背面,是一幅精致的花木兰梳妆图,由闺房、花木兰女妆形象及“谁说女子不如男”唱词文字等构成。描绘花木兰戎马倥偬12年后,功勋卓著,载誉而归,“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的情景。画面上,花木兰髙绾发髻,身著彩衣,一双丹凤眼,两条柳叶眉,尽显美女风韵。一个过关斩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英武将军,顿时变成了风姿绰约的绝色佳人。画面上部,以篆书雕刻的“谁说女子不如男”,为大铜章的主题作了最精辟的点化和最通俗诠释。这句质朴无华的唱词,原是花木兰于从军途中,针对“刘大哥”的不满情绪由衷而发:“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
  “豫剧大铜章”浓缩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理想,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和谐“对接”。作为大铜章主体形象的豫剧艺术大师常香玉,本身便是一个现代版花木兰。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这位人民艺术家不远万里、不辞艰辛,率领剧社奔赴西北、华南、中南等地巡回演出,并以演出收入捐献了一架“香玉剧社号”战斗机。更为难得的是,她还亲临朝鲜战地,以花木兰的形象激励和鼓舞中朝两国将士英勇杀敌,保卫世界和平。
  一枚大铜章,一块芳草地。让人们穿越时空,追寻历史踪迹,品味人文幽香,演绎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传奇。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