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荆楚邮情”征文】往事已逾三十载  情深意重似昨天(天门·涂华荣)

1楼
我是小散 发表于:2012/9/28 14:19:00

1981年春节刚过,告别新婚不久的妻子,我从杨场老家来到天门城关。生资公司设在沿河街,临街是一个卖竹器的门市部,门市部楼上有十年前公司分给我的房间。我打算在这里取走行李,到岳口生资中转站去上班。

我走近房门一看,门锁已被换了,里面已经住了人,我的一口木箱不见了。正在我着急时,门市部负责人万楚弼跟上楼来说:“经理把你的门打开搬了进去。”我说:“经理肯定知道我调到岳口去,抢占房子了,只是我房间里有口木箱很重要。”因为我近十年集攒的邮册都在里面。万楚弼是个热心人,看我着急,帮我寻找。在竹仓库的一个角落终于找到了那口木箱几本邮册都在,邮票一枚也不少,我长吁了一口气。万楚弼看我翻弄邮票,走过来说:“你爱好集邮?我有个同学也是街坊,名叫别祖法,集了好多邮票他天天找熟人要旧信封,还问我认不认识爱好集邮的。”

第一次听说天门也有集邮,他便当然想认识。万楚弼将我带到了离仓库不远的别祖法家。别祖法很热情,倒茶、递烟、抓糖果。寒喧一番后,便要我先把邮册拿出来给他看看了几遍说:“邮票还可以,邮册太差了!”他将自己的邮册拿出来递给我“你看这个怎么样?”

“不错!哪里买的?”

这是我自己做的我们搞工艺美术设计的,制作这个很简单,以后我也给你做两本。随后他又拿出一个盒子,全是信销票,文革票居多。“这是我的复品,你可以交换。”

我把自己的复品给他看了一下,他似乎不太感兴趣。他说:“你的JT票是全新的,纪特票是盖销的,品相好,有没有复品?”

这些都没有复品,只有一套。

见他反复看着我的纪116,我说“你要喜欢就拿去

他说:“我给你做两本邮册,做好之后,交给万楚弼转交给你。”由于初次见面,不好斤斤计较就成交了。

告别万楚弼和别祖法,我当天就赶往岳口。岳口站站长陆兰庭给我安排了一个不到十平米的房子里面一个木板床一个木脚盆一只木小桶,还有一把木椅子,刚好放我的那口木箱子。

岳口生资站天门生资公司一个中转站,由汉江水路运来的生产资料都由这里集散。整个中转站连站长炊事员还有我这个新来的保管员总共有七个人,其中只有我和保管属外地。在淡季或者是下班后,剩下我和保管两人守城。

我有两大爱好白天一根竹竿在仓库消防池钓鱼;晚上两本邮册几本集邮杂志一翻也是大半夜。工作生活确实很单调。

我不止一次跑到岳口邮局想买新发行的邮票,但每次都只有和上次一样的普票。问营业员岳口有没有爱好集邮的人,营业员连“集邮”一词都不知是什么。我委托她“如果有人集邮,你让他到生资站找我……”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我在仓库大门前既值班,又晒太阳。心中不免胡思乱想。一方面为告别近十年来的采购生涯而庆幸——我对那种赶车赶船颠沛流离的生活实在是太厌倦了另一方面我又为不能像在大城市收集到邮票那种乐趣而惋惜人生往往就生活在这样的矛盾之中。

有人走进仓库大门我迎上去:“您找谁?有事吗?”

“这是生资仓库吗?我找涂华荣

“我叫童正祥,在天门血防站工作,老家岳口。今天回家探望父母,抽空来找你聊一聊

“是岳口邮局的营业员告诉你的吗?”

“是工艺美术厂别祖法介绍的他说你为人很爽快,特来拜访。”

进到房间我连忙拿出自己的集邮册递给他他随手翻了翻,似乎不太感兴趣。

“听说你以前是采购员,跑过很多地方,到过许多省、市集邮门市部请说说外面的情况。”

我说:“南昌,福州、成都、贵阳、桂林等城市都开办了集邮业务,设有集邮门市部有很多新邮,还有信销票、邮刊、杂志等。集邮的人也很多,主要交换信销票。不过有些地方现在开始专集新邮不要盖了戳的,听说是从国外学的。去年我从南昌回家的前一天,有北京人到南昌专门收购文革新票,还有纪特小型张,价格很高。”

他接着问:“除收了集邮票外,其还有些什么?”

我说:有些地方成立了集邮组织,有集邮小组,还有集邮沙龙、邮社等。有些地方还办了集邮展览,展览期间有自己办的集邮简报、纪念戳记等等。

他说:和外地比起来,天门集邮的条件太差了。邮局买不到集邮杂志,寄信都贴着普通邮票,订票买不到。要收集邮票只能写信和外地人交换,本地集邮的人太少。我想和天门的几位邮友组织一些活动,希望你能参加。

没过几天收到他的来信,内容虽短,情真意切:“华荣老弟:岳口初唔,甚是投机,相见恨晚,来日方长,如蒙不弃,盼后再叙。近与别祖法、曾祥熙老师相商,准备开展集邮活动,望有空到城关共商事宜。

收到来信刚好我放月休假,路过城关,找到童先生家里。血防站当时设在东门,他住的也是公房,两个单间,房子矮,也很旧。那时候,干部与职工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住房条件没有大的区别,一样吃食堂,一样上公共卫生间。

看 到我,童正祥连忙去病房把他的爱人(血防站护士)叫回来:“黄医生,你把我这位贵客招呼好,等一会有重要的事情要商量。今天小涂要在这里吃饭,晚上还要在 这里过夜。”童嫂在屋里屋外忙开了,我坐在那儿感到不安。童的房子收拾得很有条理,足见嫂子能干、贤惠。我从小就对白衣天使特别崇敬,今天见到黄医生年 轻、漂亮、热情、友善,更是佩服。他家当时挂着一张“西湖夕照”,是童自己拍摄的,给我的印象很深。以后我才知道,他的摄影也很有造诣。

不一会,童正祥引来两个人。一个是我认识的别祖法,另外一个是东风中学的曾祥熙老师。老童介绍后拿 出一些外地的集邮信息,主要是小刊、小报、纪念戳、自制的首日封、纪念封等。说:“外地一些地方走到我们前面了,我们要尽可能成立一个集邮组织,并开展一 系列活动:一、广泛联系天门的集邮爱好者;二、举办一次邮展;三、刻纪念戳、自制首日封,对外宣传和交换。”他的建议得到我们三人一致同意。

童正祥接着说:一、组织的名称最好叫“鸿渐邮社”。取“鸿渐”有两重意思:茶陆羽字鸿渐、世界名人、天门的骄傲,有地域特点。“鸿”又指“鸿雁传书”,邮的内涵包括进去了。我们这几个人就是邮社的发起人,以后会不断壮大。既然是社团,就要定期开展活动。“小涂你以后每月休假都来天门我们一起相聚,互相交流”二、我想以“鸿渐邮社”的名义举办一次邮展,而且时间就在近期,越快越好。

谈到邮展,别祖法说:办邮展麻烦很多,场地、展框、贴片、一样都没有再说,天门有几个人懂邮票?到时候有没有观众?还有经费问题等等,总之困难重重。

童正祥说:“场地好办前不久工人文化宫举办过展览,场地够大,我看可以借用展框就用他们的相框。至于贴片实在弄不到就用彩色条纹纸做背影,把邮票一枚一枚用玻璃纸包好,再往上面贴观众可组织城关地区的中小学生参观这一点曾老师出马,您一出马便可马到成功。”

曾祥熙说:“现在不比文革期间,学校学习抓得很紧,一般不让学生停课搞活动。除非节假日,看可不可以商量。

大家都说“六一”学校放假,把学生组织起来参加,丰富文化生活,学习集邮知识一举几得。

别祖法:“现在清明已过,离“六一”不足两个月时间来得及吗?”

童正祥:“没问题你们把所有的邮票都交给小涂,我留他在我家过夜,就是为了布展做准备。先将邮票一枚枚用玻璃纸包好,等有了展框,再往上面贴。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别祖法犹豫:“用玻璃纸包邮票对邮票损害会很大再说我也没有什么邮票。”

童正祥和曾老师大体拼凑了一下已有的邮票,面临较大的问题就是缺老纪特型张、无齿票和早期原版票。如果要展示全套新中国邮票,显然不够完整。

为了避免邮票不全的问题,童提出了按专题摆列的方案……总之,涉及邮展的方方面面,事情较多,大家决定边动手,边商议。

没等我们商议完毕,童嫂的饭菜已准备好了。他们的两个孩子放学后在饭桌上做作业,大家建议不要打扰孩子学习,就用脚盆扣过来当桌子,用小板凳围拢来就餐。老童拿出一大瓶用中药泡制的酒,我们边喝边谈,欢声笑语,如同家人。

5月份放月假,我连家也没回直接来到老童家,一连好几天吃住都在这里做着各项准备工作。老童今天搬来展框,明天又拿来印好的纪念封、纪念戳。我对老童说:“你一边工作一边又搞邮展,真是工作邮展两不误,简直分身有术。”他说:“谁让我们爱好集邮呢?”

由于准备充分,整个布展都很顺利。“六一”前夕邮展就要如期举行,收音机、广播传来了宋庆龄主席逝世的消息。原来准备的鞭炮锣鼓取消了,开幕式很简单,也没有搞剪彩。一队队小学生的胸前佩戴小白花走过来参观,有很多人凑过来看热闹。也有少数集邮爱好者从此有了联系。

晚上,童正祥拿出邮友留言簿说:“这几位留下联系方式的邮友是以后活动的骨干。”我接过留言簿一看,里面有李中元、胡学祥、高国兴、张国华……

一晃30年过去了,当时的小涂今天已成了老头但每当想起邮社成立举办邮展,往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天门·涂华荣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269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