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湖北邮协,伴我成长的良师益友(武汉·胡芒)

1楼
我是小散 发表于:2012/10/8 14:22:00

自小就喜欢收集些烟、洋画等纸片之物接触邮票之后,就从简单凭兴趣爱好集邮,到学习FIP国际邮展评审规则,制作专题集邮,不断取集邮知识使集邮更系统化专业化其中得益于湖北省集邮协会“五老”集邮家和马麟先生等众多集邮师的不倦教诲,并乐在其中。在此向大家展示的不仅是我的集邮过程,一名集邮者30年不减的热情和对邮识的不断探求,更是一帮忘年交邮友的深厚情谊。

学生时期,我非常喜欢人物夸张漫画剪纸等虽然画上的人物看上去点离谱,但是仔细端详,总能看到主要特征是如此的传神对花花绿绿的小纸片、香烟盒、小画片,我也都当作宝贝邮票印刷精细,是“画片”类的精品国家的名片,自然更受到宠爱。刚上初中我就大胆给武汉邮局局长写信,申请加入集邮协会在成为省集邮协会的首批会员后,经常得到老集邮家任福田姜士楚姚秋农刘国霖欧阳承庆等老师辅导,邀我到其家中给予个别指导看到他们在邮集中那排列整齐的邮票首日封,我羡慕不已。也从他们那里知道版式变体、加盖加印原地封极限片等集邮名词,潜移默化喜欢上集邮那时我没有经济来源,只能从家里给的午饭费中省下一点,买几张好看的新邮票,点缀我的邮集,其余全是从亲友要来的旧信封上泡下来的信销。我当时收集邮票的理念只是看着好看,玩玩而已,从未想过集邮会影响感染我的一生,成为我业余生活中的首选,从而乐此不疲。

一、初出茅庐踏上集邮路

我的集邮内容是逐步展开的其中有兴趣爱好加深和转移的主观因素,也有与集邮大环境形势的发展有关。随着邮品的增多集邮类别的扩展,专题极限航空航天传统等,邮友圈子也在扩大我的集邮经历,大体上分三大阶段:

启蒙学习阶段。1981-1990年,从零星收集到成套收集新中国JT票,只收集不研究外国邮票是从邮市和外文书店邮票店廉价买的散票大多盖销票)。数年后我才弄清它们是哪个国家发行的,画面反映的是啥内容历史背景。这些邮票成为按国别集邮的一小部分,后来成为启蒙我认识世界邮票的“手册”。在老集邮家手把手的指导下,1983年,我的处女作——中国少年先锋队邮集诞生了湖北省暨武汉市首届邮展在武汉展览馆展出,得到集邮前辈的好评和褒奖。

还曾记得这样一段美好的青少年回忆武汉市青少年集邮协会是1985年5月4日成立的。当年7月11-15日举办武汉市首届青少年集邮夏令营。参加夏令营的有学生17人、青工5人、老师3人、工作人员4人、特邀4人、青少年邮协3人,共38人,其中男28人、女10人。特邀4人是老集邮家姜士楚,市邮票公司邵承培、刘世杰,市邮协王权生。因为市青少年宫主任、市青少年邮协会长周元公务在身,由时任市青少年邮协秘书长罗则耀任夏令营营长,副秘书长郭迅、钱毅为副营长。参加这届夏令营目前仍活跃在邮坛上的(1988年江夏邮刊的主创人员)包括:陈波当年21岁、余景军当年23岁、苏清当年17岁、胡芒(当年15岁。夏令营7月11日下午4时在黄鹤楼公园举行了隆重的开营式省顾委副主任、武汉市青少年集邮协会名誉会长李尔重和全国集邮联4位领导、省邮票公司经理和省邮协、市邮协5人及共青团武汉市委副书记、黄鹤楼公园党委书记等参加了开营式。我有幸成为开营式主持人,并接受李尔重同志的亲自授旗。

此后我集邮的兴趣大增马麟、陈波等老师多次辅导反复修改我们的世界儿童专题邮集,参加1989年北京全国邮展,获青少年组铜牌奖。这奠定我集邮人生的坚实一步。

深入研究阶段不断学习集邮相关知识,拜访集邮家。邮票上的科学知识全国竞赛,湖北省赛区三等奖2009年“华诞六十——祖国在我心中”湖北省集邮知识竞赛,我和其他名选手组成海军工程大学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冠军一点点成绩都离不开省协集邮老师的一路鼓励和帮助从邮票图案到内涵加深了解,我虽孜孜以求去捕捉集邮知识,但比起邮识海洋的博大精深,我掌握的只是沧海一粟而已。

探索发展阶段。使我在集邮中眼界大开特别是近年不断参加各种集邮活动,观邮展办邮刊组邮集文,在集邮学术和邮展知识层面达到双丰收这是我最为活跃的集邮时期之一。

二、广交朋友、博采众长伴我行

  集邮一生,总有几个闪光亮点,这些亮点或是个人在某一集邮领域有些成就,达到某种高度;或是因某种原因,这些亮点改变了集邮内容或前进方向,成为集邮道路上前进的转折点。回过头来看,寻找这些亮点作一记录。

  1.专题集邮以邮票封片戳图案为研讨内容题材丰富、变化多样很吸引人我选择了儿童酒文化生肖百家姓等专题作为收集对象。1989年全国邮展获得铜牌奖后,加深了我对专题集邮的兴起、内涵、外延及其走向的认识,也坚定了我对专题集邮的信心。

  2.为集邮报刊写文章。标志着从单纯的收藏向研邮方向转化向集邮文化深层次迈进。写邮文始于1984年,曾在《武汉青年报》、《武汉晚报》、《长江日报》、《湖北邮电报·集邮专版、《武汉集邮发表。一直坚持写作,曾被武汉市邮协评为优秀通讯员。

  3.参加各种集邮组织,将普及与提高集邮理念付诸行动。1988年余景军、陈波、苏清和我武汉几铁杆青年邮迷,一起创办了《江夏邮刊》双月小刊每月组织小组活动。先后参加了武汉专题集邮者联谊会、极限集邮研究会湖北生肖集邮研究原地封研究会火车邮戳研究会,并与各地附加费集邮研究会都有联系。我的邮集先后参加京津汉穗集邮巡回展、武汉1+8城市圈集邮巡回展湖北省邮展等,结识了查道庆、朱汉昌虞立中林道生等一大批本地集邮高手我认真学习FIP邮展的12类评审规则及其要点,用色笔划出重点记号,请家人帮我提问,加深印象这一段时间是我学习内容为丰富的黄金阶段,在实践中提高邮识、增加了邮由收藏、研究领域向邮展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三、开拓思路,再续邮坛新篇章

我是把自己当作学生而参加以上民间集邮组织的,以学习各家所长。因为他们各有一批所在集邮领域的高手,并出有会刊。与他们交流,是汲取某一领域邮识的重要来源,是我撰写邮文的参考资料,对增加邮集评审知识也有很大帮助。我是民间集邮刊物的受益者,也是传布邮识的热心人如此交替吸收新知识,拓宽了集邮深度,极大地丰富了邮识,感到很充实。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邮政新业务、新邮品倍出,情况复杂使人目不暇接邮海无涯资料缺乏,小小邮票引发出大学问,探索其间,其乐无穷。这也正是集邮诱人之处

  在邮识海洋中,我只是一个水珠。但一滴水可以折射出整个世界我的集邮时代,处在集邮类别走向开放集邮方式不断拓展多元化的时代。我走过的集邮道路,也必然会反映出这一历史特点。

从中学时期喜爱文化艺术而喜欢集邮始,今人到中年,仍无休止地追求集邮真谛集邮给我的是知识是艺术是大部分的业余爱好,我投入其中的精力比任何爱好都多都执着,也都有收获。这收获不是财富,也不是名声,而是在不断提升自己文化品位中的找寻快乐我深深感悟到,只有不断开拓思路,我的集邮道路才会越走越广阔结识这么多的良师益友,陪伴我度过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为此而感到荣耀光彩。 武汉·胡芒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250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