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残云收夏暑 新雨带秋岚
——鄂州、随州两地集邮联谊活动侧记
说起这个联谊活动的源起,还是在2009年“华诞六十——祖国在我心中”全省集邮知识竞赛活动期间。鄂州、随州代表队的队员相识、聚会,两队领队吴强、魏兰苏与队员们商议好,回去后又分别请示各自的领导,经多次电话沟通后才最后确定下来。
两
地邮集作者介绍各自邮集的创作思想、制作经历。所有人边观看邮集,边听作者讲解。大家感慨万千,各抒己见,侃侃而谈,气氛浓郁而具有感染力。这不仅是一次
集邮文化的学术交流,也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不仅让两地邮友走得更近,也让两地邮协靠得更近,更让邮协的工作、活动有了一次新的突破。随后,各自宣读了自
己发表的论文。吴国平宣读了《浅析“我们去旅游”邮集的标题》、《论专题集邮的珍罕性对集邮者和集邮活动的影响》两篇论文,沈献智的《历史不能忘记洪山邮
政管理局》给大家讲解了解放初期的湖北邮政历史。林振南宣读了《“企业拜年卡”的名称、编号、发布单位的演变》论文,并现场散发了讲稿,他还就“邮集素材的珍罕性与评审的关系”进行了专题发言。一篇篇论文饱含了大家集邮的心得体会。对每篇论文大家都会有评论乃至争论,形成了极浓的集邮学术氛围。
一天的交流,大家都感到意犹未尽。是夜,两地邮友共同徜徉于观音阁景区,仿佛行走在历史的长河,领略荆楚三千年文化精髓。
鄂州对随州的回访,可谓“好事多磨”。只到2012年6月28日,才由鄂州市邮协干事孙静带队,黄法友、李伶俐、赵雄松、李秋等自鄂州上车,林振南在武昌登车,一行6人组团,乘坐K904次列车12:28到达随州火车站。随州市邮协沈献智、吴国平到车站接站。人潮如织,小雨淅沥,凉风习习,邮情融融,一行人乘公交换出租一路兼程。随州市邮协秘书长胡晓丹设宴盛情招待,邮协顾问周子栋、骨干会员代建勋和协会专干杨红艳共进午餐。
午
餐后,我们先到汉东路邮局盖邮戳,接着到邮政速递局二楼会议室举行集邮交流联谊活动。联谊活动正式举行前互相介绍到场人员,大家互赠邮品、签名、交流集邮
文献,加盖纪念邮戳。活动由沈献智主持。随州市邮协秘书长胡晓丹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鄂州市邮协专干孙静致答谢词。接着,沈献智宣读了关于“谈三
国历史及邮票”的论文,林振南对自己的关于“邮政贺奖片”的几篇文章进行了宣讲。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还对新出版的《随州集邮》杂志进行了赏析和议论。
活动的重点是对6部邮集进行赏析和点评。
5框《中国历史》专题邮集获省邮展铜奖。大家一致认为,选题过大,不宜再搞,要从小题目的深入去发展。
一框邮政历史类邮集《普8邮票的函件使用》获得普遍好评,这次省邮展仅获镀银奖。点评时大家对邮集的“类别”的定位准确、各种素材的选择得当、部分高档素材的欠缺和今后的努力方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一框邮集《普31邮
票的发行和使用》显得不伦不类,既不是传统,又不是邮政历史,也不是专题、极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这也是许多初入邮集编排的集邮者的
通病: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是好,又不知道该怎么搞?什么邮品都认为是好东西,都想上贴片。大家对这部邮集进行了“会诊”:要么传统——《普31邮票》,要么邮政历史《普31邮票的使用》,但,对于一个初入门的集邮者,还是以专题或极限为好:投入少、见效快,容易出成果。
一框极限类邮集《明长城关隘》在此次省邮展获铜奖。大家对邮集的独特编排思路和精美制作啧啧称赞。限于题材的近期和极限明信片的局限,这类邮集难获高奖。围绕着极限片的制作,大家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我们去旅游》是一部4框的极限邮集。邮集的标题有创意,素材也不错,在制作上还要下功夫。
一框极限邮集《中国桥梁》在编排上缺乏平衡性,显现了邮集素材方面的短缺,但是这部邮集的选题前途广大,经过补充会有很大的发展。
是夜小雨不停。结束了集邮交流活动后,鄂州的邮友入住艳阳天酒店。
当我们一行踏着登高阶梯登上曾侯乙墓出土地的时候,仿佛在聆听远古的呼唤,抚摸着我们祖先生息的脉搏,体味着古代农耕生活的艰辛,深深地感悟到超越数千年的文化精髓。随后大家又一同游览了神农公园、老城墙护城河等旅游景点,恢弘大气的随州火车站给人以震撼感。鄂州一行乘坐K124次火车返程。
集邮的生命在于活动,荆楚邮友相聚乐无穷。 (鄂州 林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