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北京钱博会:看客众多购藏谨慎

1楼
cjiyou 发表于:2012/11/9 12:19:00

北京钱博会:看客众多购藏谨慎

  

备受收藏者关注的“2012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11月4日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落下帷幕。作为每年邮币集藏的一项 “嘉年华”活动,该博览会也成了邮币市场的风向标。据了解,本届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4家国际展商、201家国内展商参展。与往届相比,本届博览会尽管延续往届人气爆棚,但看客众多,收藏者出手显得较为谨慎。


会场依然热闹

  11月2日的北京,虽然还没有正式入冬,但清晨的寒冷丝毫不亚于隆冬时节。在国际贸易中心展厅的东门外,一大早就汇集了百十号人,这之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又有衣着时髦的年轻人。上午近10点,排队已久的参观者终于与邮币盛会“谋面”。
  “2012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1盎司纪念银币”自然成了各路藏家“争抢”的对象。入场还不到五分钟,纪念币销售处前已排起了长队,这可急坏了晚到的参观者。“我这么远来就是冲这枚纪念币的。”太原的张培立很是担心自己买不到今年的纪念币,他一边排着队,一边着急地环顾展厅四周。他告诉记者,他几乎年年都会到现场购藏博览会纪念币。
  头发斑白的肖老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他绝对是博览会的“粉丝”,“我购藏的博览会纪念币可以为我作证。”据他讲,从1995年至今从未中断过。“去年的博览会纪念币售价720多元,今年便宜了40元。”赵先生高兴地向记者展示他刚刚购藏的博览会纪念币。“好多人来晚了,都没买到。幸好我起得早,来得早。”
  两层的展会现场可谓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特别发行的纪念币销售处“人满为患”,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特别发行的宋词套票宣纸版的柜台前也排起了长龙,邮品爱好者们争相抢购这套特殊的藏品,还不忘对其品头论足一番。
  “您帮我拿一下这枚生肖龙银币。”“这枚金币的售价多少钱?”“这套翠鸟银币真的很漂亮,可惜太贵了”……在各个造币厂和币商的柜台前,咨询和看币的参观者已经让工作人员们忙得不亦乐乎。邮品展台也同样忙碌着,收藏者除了纷纷涌向难得一见的外国邮品前,不少人还手持集邮护照、信封等,到处盖邮戳,生怕遗漏了哪个个国家。
  专程从沈阳赶过来的季先生拿着刚刚盖完邮戳的集邮护照对中国商报记者说,你看这些外国邮票多漂亮,这枚蝙蝠设计得多好。“有这么多外国邮品来参展,太好了。”季先生很兴奋,“有这么多人关注邮品,根本看不出邮市惨淡经营的情景。”
  有趣的是,博览会现场除了成年人的身影外,不时还有少年儿童的出现。牛宏和妻子就带着自己9岁的儿子星期六一大早来到博览会,“我们想让孩子感受感受各国纪念币和邮票的魅力。”牛先生拉着儿子的手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孩子对此挺感兴趣的,还买了不少邮票和几枚外国钱币。”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邮品钱币的国际盛会,此届博览会并未受到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现场依然同往年一样热闹。“邮品、钱币的受众很广,可以说是老少皆宜。”市场人士康先生介绍说,所以今年博览会依然人气十足。


老展会 新科技

  年年都登场的博览会,今年也不乏“新”意。不少参观者感受最深的就是在本届博览会上既能“品鉴集藏”又能“乐享生活”。
  会场除了延续往年一些经典项目外,一些特别展示成了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像为庆祝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门厅入口处专门开辟了“红色记忆——邮票钱币主题展”。该主题展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历年发行的红色邮票和解放区钱币,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走过的风雨历程,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
  来自山西大同的钱币收藏爱好者王先生参观完展览后告诉记者:“这个展览形式活泼,内容充实。看了这个展览后,倒是点醒我下一步应多关注一些红色题材的邮票。这样就能与此前收藏的解放区专题钱币相得益彰,也能让我的收藏更上台阶。


  一边是气势恢宏的“红色记忆——邮票钱币主题展”,一边是正式开通运行的“中国贵金属纪念币数字博物馆”。据了解,由中国金币总公司主办的这个数字博物馆,是国内首家采用数码三维技术制作的数字钱币博物馆,只要你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一览贵金属纪念币的信息,而且每枚纪念币都将立体地呈现在观者面前。
  记者现场“逛”了一圈数字博物馆——鸟语花香的博物馆园区,宽敞整洁的展览大厅,高清的金银币图像可供你随意翻转调看,钱币的编码、材质、重量等信息一一被罗列。在整个畅游欣赏中,网页画面顺畅,耳畔音乐悠扬,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记者注意到,不少参观者都对这数字博物馆情有独钟,不忘适时地“逛一逛”。
  两台自助黄金交易终端机也成了本届展会的新玩意儿。从外表看,这两台机器与银行自助取款机没什么区别,但它们交易的却是真金白银。终端机被好奇的参观者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对这个新玩意儿上下打量、问长问短,想一试究竟。工作人员不时地进行现场操作,插入银联借记卡并输入密码,在显示屏上点选自己喜欢的金银币进行操作,片刻你的购买就完成了。“太方便了,我也练习练习,将来就用它购藏真金白银。”一位女士这样评论道。


收藏者越来越“国际”

  记者注意到,前来参观博览会的市民、收藏爱好者、投资者以及参展商们都悄然在变。
  就拿备受关注的邮品来说,虽然国内不少参展商的布展精致、不乏精品,但参观者似乎更钟情于国外参展台。对此,有参展商介绍说,并不太担忧冷落的现状,因为他们吸引的不是普通的参观者,而是大客户。这位参展商还坦言,他们经营的邮品以年册、特殊限量发行的精品册为主,售价较高,主要针对高端客户或者礼品文化公司。“虽然这边没有别处热闹,但是销售情况并不差,很多都是展会后直接电话订购大单的。”
  另外,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参展商参展,像俄罗斯、立陶宛……这些平常在国内难得一见的邮票也培养了不少藏家的集藏新动向。来自西安的冯新就告诉记者,他最早以收藏国内邮票为主,曾花大价钱将2000年之前国内发行的主要邮票收集齐全。但参加了几次博览会后,他将目标转向了国外邮品,尤其看到此次博览会有这么多国外参展商、国人收集国外邮品的热情如此高涨,更坚定了他收藏国外邮品的目标。
  “这才是真正的收藏。现场这么多人关注集邮,这说明我们的集邮队伍依然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冯新认为,国内邮票收藏不少都带有投资色彩,今涨明儿跌的。“但收藏外国邮票则不这样,人们更注重方寸间的文化内涵。”据他讲,同行的几个朋友也偏爱上了外国邮品,对投资却缺乏有兴趣。
  在金银币收藏中,记者发现不少参观者的购买已经带有非常强烈的目的性。不管是投资者还是收藏爱好者,除了注重专题化外,精品意识也在提高,而且出手更为理性。特意来参加邮票钱币博览会精品拍卖会的北京藏家陆先生,第一、第二版人民币以及当代金银币是他购藏的对象。“真正的收藏者不是见‘钱’就买。我购藏的钱币必须是上品,而且价格要合理,最好有收藏、鉴定证书”。陆先生每看到一件自己心仪的拍品,都要拿出随身携带的钱币目录,查查这件钱币的发行量、珍稀程度和收藏价值。和他一同参加拍卖的夫人,还随时用手机上网查询拍品的价格是否比市场价有优势。
  据市场人士康先生介绍,近来像陆先生这样的泉友越来越多了,“他们也越来越国际。”


购藏普遍谨慎

  尽管参观的人并未减少,但参观者的收获却没有往届丰厚。“普品相对较多,外加上市场本身不好,使得不少藏品有价无市。”市场人士康先生分析认为,今年的金银币行情不好,但展会很多东西的价格还是偏贵,所以大家只有看的份了。”据康先生介绍,他每年都会在博览会上收获一些钱币,但今年却不敢轻举妄动,“只好买了不少与钱币收藏有关的书籍。”
  不少参观者都与康先生有同感。像山东青岛的赵先生,他看上了澳大利亚珀斯造币厂发行的一款一公斤龙年生肖银币,尽管去年的价格高达1.2万元,而今年的标价却只有9000元,但他犹豫再三还是没有出手。“还是观望为好!”赵先生认为,市场行情整体趋冷的状况下,谨慎无疑是最好的对策。
  古币玩家唐女士也来参加此次博览会,她在展会转了一圈,也是一无所获。“虽然今年博览会上的古币展品比去年要多不少,但价格太贵。”唐女士举例说:“一枚普通的半两市场价格最多几百元,结果在这儿要你1000多元。我原本还想买几枚金银币送人,但一看价格贵,最后只好买了一枚博览会纪念币。”
  而在东西方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执槌的“2012年北京国际邮品钱币博览会精品拍卖会”上,现场竞价十分激烈,不时地出现一个个竞买小高潮。尤其是拥有“1号证书”的金银币,更是引来诸多买家的角逐,不少金银币都以高出起拍价数倍甚至10多倍的价位成交。像2011年中国辛卯(兔)年梅型金纪念币,从41.8万元起拍,一路攀升,直至120万元才落槌。此外不少经典品种也都拍出了理想价位。如一枚1989年中国己巳(蛇)年金纪念币,在藏家的追捧下,最终以28万元落槌。“但相较于以往拍卖,藏家们表现得更为冷静和沉稳。”
  据市场人士康先生分析,一方面受市场环境的影响,艺术品拍卖整体都表现得较为平淡,少了往年的一路高歌;另一方面,随着收藏文化的深入人心,不少收藏者对钱币、邮品文化的推崇,让购藏更趋理性。“看上去,博览会成交会受到影响,但从长远看,利大于弊,毕竟少了一些投资客而多了些收藏者。”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