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薛安惠:一花一世界

1楼
zhaowf 发表于:2012/11/13 11:20: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二者之间有一个微妙的神会。佛说“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是一种静界、一种机缘,是人平淡看世界、看人生的心境。参透这些,世界便如拈指尖了。薛安惠拈笔做丹青,纸上有花——牡丹,胸中有丘壑——山水。牡丹也罢,山水也罢,都是他悟世的缘介。所谓万法因缘生。这世间万物的因果说,都脱不开一个“缘”在。有缘者知大象,论万千。无缘则无识,何谈因果?正如佛祖拈花,迦叶神会,二者有缘也。薛安惠之与丹青、与牡丹大约也是在这一可以神会的“缘”中吧。

事实上,三十岁之前,薛安惠根本没想到自己会与丹青结缘。对中国水墨也仅仅停留在喜欢上。只是厂里一次书法表演突然触动了他,让他一下子领悟到原来在盈尺纸端居然也有一片可以逗留的广阔天地,之后便一头扎了进去。三十岁从艺不可谓不勇。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期积淀和濡浸的书画艺术,如果仅仅是喜好,那根本是无法达到至高的艺术境界的。薛安惠深深地知道这一点。他把大量的时间都用于研习当中,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到两三点才睡。

因:外师造化

薛安惠认为书画必须深入生活,这是非常关键的地方。他在教授弟子的过程中,发现西洋技法中的素描写生对中国水墨工笔也有极大的帮助,在写意里加入写生,可以令中国水墨具有很好的立体感,且明暗突出、凹凸有致。这对画牡丹尤其重要。在薛安惠的绘画里,牡丹形态刚傲、贵而不孤、艳而不媚,或意态俨然或灵韵空幽。且枝叶气韵流畅似有动静,蝶伴其间或如风滞。画面空间把握上轻重恰好,有着非常和谐的结构感。同时,薛安惠注重气场的营造,在他的山水里时时有一种经风临雨的紧迫感、不屈感,且云涌涛怒、山严林穆,气势宏大起伏、跌宕如惊,恣肆意味或凌其上。这抑或也是他性格的写照。事实上,薛安惠的确是这样,他的性格刚直、豪爽,认定的事情一定会做下去。再有就是他注重入画事物在生活中的常态,细致观察那些微妙的变化,正是如此,在他的世界里有了叶的蜷曲,枝的韧劲,花的千般情态,笔力雄厚、自然。大自然的变幻与鬼斧神工如颤心叶般投影到了他的脑海里,终成他笔端游走的神思。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但是,相比于牡丹,山水并非薛安惠的重心,薛安惠认为一个书画家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走到现实中去,领略自然的神与势,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来。但他自己无法经常出去,所以并不把山水当作重心。他着重于牡丹,对牡丹的各个时候的生长细节,比如枝叶的位置、风吹时的状态、光线的变化都有所把握后,才落笔。这样的牡丹生动、自然,意趣横生,让人仿佛身处其境,如闻暗香。

对于书画必须深入生活之说,薛安惠把其归结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源于禅宗“见性”学说和天台“实相”学说之要义,是中国艺术理论的重要命题。所谓造化,不离心源,不在心源;所谓心源,不离造化,不在造化。造化即心源,心源即造化。脱心源而谈造化,造化只是纯然外在之色相;以心源融造化,造化则是心源之实相,即造化,即心源,即实相。而这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核心思想,强调妙悟。只有妙悟实相从而得到心源才有画境。

果:中得心源

薛安惠认为悟是一个画家能否突破,能否达到至高境界的必须手段,远比纯粹的描摹有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也会打坐,领悟那些存在于生活中的艺术世界。坐禅与悟世都是佛家的根本。薛安惠喜欢佛家的因缘果说。缘是无我的,是纯客观的,一切现象都是从众缘生,又从众缘灭。正是基于此,薛安惠总是着眼于寻找生活中的因,并结合自身的悟,最终得到可以进入纸端的果。他观察中国古往今来所有能够追溯到的牡丹大家的笔锋,从中领悟规律,再与生活中求证得实,两下结合,从而让“外师造化”之说得以实践。除了牡丹大家外,他还广泛涉猎于诸如王雪涛、张大千等人的作品,其中尤重雪涛先生的简单明快,出奇不意的笔法,使得作品呈现出构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的笔法。

在山水上,他也经常汲取诸如黄润华、李可染、等人的作品中的神髓,借以充实自己的风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缘:妙悟动逸

除了绘画,薛安惠还广泛游弋于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他喜欢吹萨克斯。这种音色美妙变化,深沉而平静, 富有感情,轻柔而忧伤,好像回声中的回声、在寂静无声的时刻,没有任何别的乐器能发出这种奇妙的声响令薛安惠注意到了画面的韵律感。书画作为作者内心的写照往往描绘的是作者的心象。反映着作者的情志与修养,与作者的内息息息相关。在这一点上,与音乐有着极为类似的地方。薛安惠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他开始在画面上用音乐的高潮低谷来表达,这样就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有动逸的神采,尤其是在山水方面更为明显。舞蹈本身就是具象的音乐,把舞蹈的动作规矩应用于线条的使用上,也是薛安惠从音乐里化来的感悟。古有公孙大娘舞剑,从而得到了张旭狂草的面世,张草与薛画对艺术的领悟并无二样。这也或是薛安惠“妙悟”之着吧。

对于画面的气息,薛安惠着重动逸。动逸又称旷放之逸,也称放逸、疏逸。画之逸气乃画家的个性自写,画品即人品,人品既高,画品就高。且画之逸不可求,欲求便俗,故凡画品达此境界者,人必超逸脱俗。从笔墨上看,薛安惠的作品,笔法不拘一格,无一定法,变化多端,线条或圆润流畅,或起承回合。用笔凸现个性、写生写意性强,汪洋恣肆。其花鸟牡丹散发出一种郁勃之气在景物疏密的布置上,错落有致并随兴剪取,大胆落笔,小心收拾。其山水从构图多取高山大川入景,气息激荡、风云莫测

薛安惠认为动逸更容易启发别人,而静逸则自我多一点,作为一件从可以称得上雅俗共赏的作品其实应该兼顾名家与大众,从这一点上讲,动逸应该比静逸更符合。

所谓“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动也罢,静也罢都不过是让自己的处世更自然一些。薛安惠喜欢这样的自然,与生活中求乐趣,帮助朋友,闲来写生,何等惬意。

这也或是一种妙悟吧。

人生乐趣或者也只是如此吧。

如此,甚好。 (任晋渝)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47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