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有股死得早
最近看了內地股民激憤而作的一首詩,頗有感觸。詩曰:“床前明日股市光,李白割肉睡不香。沉舟側畔千帆過,母豬上市花樣多。書到用時方恨少,錢到股市算個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若有股死得早。”本來,股票市場作為資本運作場地,旣可為股民分享經濟發展成果,亦可有前途的公司提供合法的融資渠道,兩全其美。但可惜好的東西被歪嘴和尙念歪了,中國股票市場成一些別有用心之人詐取股民金錢的合法之所。難怪一大批成了“大閘蟹”的股民怨聲載道,卻徒喚奈何,只有發出“人若有股死得早”的哀鳴。
以中國經濟每年達到百分之八以上的增速來看,保守估計,內地股票的價格在這二十年之內應該翻幾倍才算合理。可惜翻幾倍看不見,股民在股海裡翻船則常見,股民入市資金如泥牛入海。許多年前,我曾投資中國股票市場。我發現無論上市公司也好,股民也好,大多把股票市場當作另類賭場,而不是投資場所,因此造成中國股票市場上的風雲突變場面,比戲劇還要戲劇。股票價格剎那間可以升十幾二十倍。後來監管機構為壓抑這種類似賭博的炒股行為,制訂每天只得百分之十的升跌幅度。所謂“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結果中國股票市場又沉寂一段時間。
為什麼中國股票市場出現這種與中國經濟增長脫節的情況呢?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質素太差,無法為股民創造財富,結果越來越清醒的股民,慢慢放棄在股票市場的角逐,割肉離場。而這些質素太差的公司能夠上市,又歸咎於監管機構監管不嚴。監管機構自食惡果,白白葬送了股票市場的發展新機遇。
不過,以中國人的賭性而言,只要市場資金充裕,有一批資金在股票市場上扔下星星之火,股票市場又可以繼續燎原。一大批充滿賭性的股民又會不顧後果,捨身而入,股票市場又變成熱火朝天。如果監管機構繼續不採取切實措施,嚴格審查上市公司的申請資格,上市公司仍然是質素太差,那中國股票市場的熱鬧如同潮漲,待潮退之後,股民看到股市仍然一堆垃圾時,他們為免“人若有股死得早”,最終會徹底抛掉幻想,徹底離場了。
清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