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2007年中国书业风平浪静,一派花团锦簇、田园和谐风光。畅销书、常销书、大众读物、小资读物、大作家代表作、小作家处女作、写历史的、写现实的、写自己的、写别人的……泾渭分明,各行其道。
正所谓:你走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康庄道,不争不吵,不打不闹。老骥伏枥,很好;孔融让梨,不必。出版者的各走一路与阅读者的各取所需正渐次达至平衡。
哪怕你是一个挑剔复挑剔、讲究复讲究、一日不读就要面色无光的书迷,还是一个基本只看影像不观文字、只在跟女友闹翻、加上网络塞车、停气停电的某个黑暗之夜才会借着烛光、按某报畅销书排行榜名次翻翻书的伪读者,你都不难找到自己的所爱。
大概是在一年多前,有一本叫做《长尾理论》的书盛行于市。一年后,我发现,其“聚小成大”、“以小卖小”的基本原理在中国出版界找到了新的应用、新的实验室。
2007年,专栏作家连岳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专栏合集《神了》(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专栏作家状态中的连岳讥诮、聪明、松弛而天真。
可连岳要求自己很严格。在自序里,他说本书中所收90多篇文字“整体过于庄重”。没按顺序,东一篇,西一篇,我读完,感觉不至于。
“让我们凉快一下。”有一篇,另起一个自然段,作者忽然写了这么一句。这种信马由缰让我感觉很舒服,一点儿不严肃,不庄重。专栏文章能时不时这么想凉快就凉快一下,很神啊。
2007年,已退休多年的建筑师关庚先生出版了一本有趣、好玩的《我的上世纪》(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本回忆录,一本风俗史,一本退休长者退休后慢慢写成的日志,一本老顽童信马由缰涂鸦集,一本汇聚着很多张记事小纸条的小纸条集,一本插图版履历表,一本用漫不经心波澜不惊记录柴米油盐贫贱夫妻琐碎庸常惊心动魄的个人史。
在2007年,同样以小见大的,还有许善斌先生完成的《证照中国:1949-1966》(华文出版社出版)一书。该书与作者的上一部作品《证照百年》一样,书中细节密布。其实就是那些被很多人卖废纸卖掉的破本子、破报纸、破纸片。
不一样的是,本书里那些碎纸片主题集中,记录下的,是1949年至1966年间繁多政治生活细节。
现在看,这些细节并无惊天动地之处,可在一部历史里,它如针头线脑纽扣别针毛巾被褥,没有它,历史只好像一架人体骨骼标本教具,丁当作响却孤单寒凉。
2007年,导演叶京出版了与其热播影视作品同名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厚砖头似的剧本集除去对白外,还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些流行语词一并开列其中。
这个更局部的零碎是我的最爱。从“甫志高”到“卖花姑娘”,从“雷子”到“拍婆子”,从“鸡屎拌面假卤(鲁)”……
2007年,作家叶永烈出版新著《出没风波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将作家撰写的多部纪实类作品的散料、秘闻整理成文,让我觉得它其实是一部纪实版的“解密”。
同样极具史料价值的,还有由西安事变事主张学良大将军口述、著名学者唐德刚撰写的《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一书。该书属于正宗、地道的“口述史”:它随性,随意,细碎,想哪儿说哪儿,哪儿说哪儿了,像郑板桥乱石铺街的书道,字挨着字话赶着话,其气场就算印成简体汉字后依旧比比皆是,热络而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