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l]
完整版
[Rss]
订阅
[Xml]
无图版
[Xhtml]
无图版
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
炒邮网论坛
→
各路文摘
→
辛亥革命前后的两期“广西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辛亥革命前后的两期“广西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
1楼
cjiyou
发表于:2012/12/26 18:56:00
旁观者
清政府以光绪皇帝为代表维新派开始奢谈“变法”和“新政”,企图以改良主义为药方解救已病入膏肓的国体。在清光绪朝后期,先后担任过广西巡抚的李经羲、张鸣岐、沈秉堃等人都是具有一定新思潮的地方大员,特别是张鸣岐在广西巡抚任内更是顺应了历史潮流,在广西施新政、练新军、办新学。但是,张鸣岐所办的新政在客观上却没有能巩固清廷的根基,反而是为辛亥革命爆发后广西的政局迅速转变做了前期的“铺垫”。
在广西编练新军和创办新学是张鸣岐的两件亮眼政绩。张鸣岐向朝廷度支部请求每年拨款50万两白银,在桂林及龙州、南宁三地练新军共计4000余人。由于这些新军教官和士兵都接受了新的思想教育,所以后来他们成了促成广西独立的中坚力量。为了训练好新军,张鸣岐在桂林开办了陆军干部学堂、陆军小学、广西政法学堂等新式学校以培养军事基层干部。为了办好这些学堂,张鸣岐又从外省大量引进先进管理人材,很多同盟会的人士,如蔡锷、钮永建、赵恒惕、何遂、陈之骥等人都先后来到这些学堂担任领导或教官,他们为辛亥革命在广西的发动和取得胜利培养了人才和奠定了基础。广西陆军小学还招收了很多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青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参加了广西的学生军北伐援鄂,其中不少人后来还成为广西近代历史上呼风唤雨的头面人物,如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
张鸣岐在广西施新政的另一个成果就是广开税源增加税收和改良
金融
机构创办广西银行。由于广西地瘠民穷,财政收入不敷支出,所以多年以来要靠邻省“协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张鸣岐在全省广开税源,大量增加捐税。除了地丁钱粮正杂各税以外,更新增税种,其名目之多不胜例举。到1910年,广西全省岁入总额达到300多万两白银,与咸丰、同治二朝相比,增加两倍以上。其实增加税收就如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另一方面则是加深了人民对政府的不满,激化了民众与政府的矛盾。辛亥革命爆发前夕,广西民众就发动了三次声势浩大的抗捐抗税运动,它们分别是1909到1910年的永淳抗捐和岑溪抗捐,及1909到1911年的怀远抗捐。这些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夕的抗捐运动,为促进和迎接辛亥革命在广西的发动和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辛亥革命前夕,广西巡抚张鸣岐于1910年施新政,在省会桂林设立“广西银行”,停发银两票,改发银圆票。
广西巡抚张鸣岐于1910年(宣统二年)将原“广西官银钱号”改组成“广西银行”,这是广西近代历史上第一家以“银行”称谓的金融机构。当时全国各行省大都设立本省的“官银钱号”或“官银钱局”,只有广西等四个省份将本省的最高金融机构称之为“银行”。广西银行的总行设在桂林,另在南宁、梧州等地设立分行。广西银行的资本总额为白银100万两,其中广西官银钱号原有资本50万两外,尚有历年盈余30多万两,故实际只增拨现银10多万两。
广西银行成立之前的广西官银钱号虽然发行过纸币,但其发行的纸币多为“银两票”,到1904年(光绪三十年)才发行了少量以“圆”为面额的纸币,广西银行成立后就不再发行银两票,只发行银圆票了。广西银行1910年(宣统二年)发行的纸钞是向日本订印,面额分壹圆、伍圆二种。其壹圆券为一百万张,伍圆券二十万张,总金额为二百万元。由于此票的正面印有两条黑色的飞龙图案,所以俗称为“乌龙票”。这种壹元面额乌龙票的正面中间印有一枚广西省造宣统元宝银圆的图案,而伍元面额乌龙票的正面中间则印有五枚广西省造宣统元宝银圆的图案,并且在银元图案下方分别印有“壹元银票”或“伍元银票”字样,说明该银元票可以随时兑换等额银元。在此票的背面印有非常冗长的告示,告示全文合计245个字,详细内容如下:“钦命头品顶戴广西巡抚部院为示谕事。照得省城前于光绪三十年设立官银钱号,并制造银两票发行市面,商民称便。现官银钱号改设银行,以前票纸仍旧使用。惟查市面情形,行使两票究不如元票便利,盖两票须计算毫厘,元票则照票面数目出入一律,无须折合。据该银行详称,前来因向日本订制壹元、伍元两种
钞票
发行市面,票面盖该行总理处总监督总经理印章。期利商便民,金融活动无论完粮纳税及呈交一切官款并民间买卖等,均照票面数目出入一律,不得折扣。如欲竞换现洋,均可随时向本省总分各行兑取。倘有官吏及奸商掯勒留难,准许随时控诉惩究。有私造者,照私造律治罪。除通知遵照外,合行示谕官商人等一体知悉。懔遵毋犯,特示。”
1910年(宣统二年)底“广西银行”印成的“乌龙票”才在广西发行使用,第二年就爆发了武昌起义,第三年(1912年)***成立,因此清宣统二年成立的“广西银行”是个短命的银行,它运行时间仅一年多,它发行的纸币也只有 “乌龙票”一个品种、二种面额。不过,“乌龙票”在广西地区流通使用的时间却并没有因为***的成立停用,而是被民国成立后担任广西都督的陆荣延以“延期兑换券”的名义延用至1913年(民国二年)。
辛亥革命于1911年在武昌爆发,不久后广西即宣布独立,沈秉堃任广西都督,王芝祥、陆荣廷分任副都督,原广西银行仍按旧章继续营业,原广西银行发行的纸币仍然依旧在市面上行用。
1911年10月10日,辛亥起义在武昌爆发。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广西,广西民众立刻群情振奋,在同盟会掌握下的广西新军,及民军和地方会党也深受鼓舞,纷纷要求广西立即响应武昌起义,宣布广西独立。10月30日,梧州各界群众召开大会,率先宣布梧州独立。当时广西省城桂林的新军完全由同盟会掌控,这就给继张鸣岐之后担任广西巡抚的沈秉堃和广西藩司王芝祥很大的压力。在关键时刻,沈、王两人认清形势,选择站到广大民众一边,于11月7日在桂林宣布广西脱离清廷独立。广西咨议局改为参议院,推举沈秉堃为广西都督,王芝祥和陆荣廷分任广西副都督。11月9日,原广西提督陆荣廷在南宁宣布独立,同日,柳州同盟会支部在柳州宣布独立。短短数日,广西全省均宣布脱离清廷独立。
由于广西全省在响应武昌起义和宣布独立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残酷的血雨腹风,相对来说比较平静,因此独立之后广西原来的军政机构、人事安排、社会基础等各方面都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动,在货币金融方面也是如此。广西独立后,原广西银行仍继续营业,一切仍按旧章办理,原来印发的“乌龙票”也仍然在市面上行使。
因为沈秉堃和王芝祥都是外省籍人士,自感在广西难以发展,因此先后都借故离开广西。沈、王两人离桂后,坐镇南宁的副都督陆荣廷于11月24日升任广西都督,开始了他在广西的十年统治。
陆荣廷掌控广西军政大权后,由于短期内来不及印制新版纸币,所以只能暂时沿用清宣统二年广西银行印发的“乌龙票”进行过渡。为了消除民众的疑虑,陆荣廷将这些沿用的“乌龙票”称为“延期兑换券”,并为此发出通告:“凡有广西银行及官银钱号纸币,一律通用,不得无故惊疑,纷扰兑换,致滋牵动市面。……爱国同胞自当共体时艰,暂缓兑换,稍纾难困。一俟大局底定,四个月后,收回各地放款,金融流通,定当饬令银行一律照常兑换。”陆荣廷用布告的形式告知广西民众,民国虽已成立,但是清廷原来已经印发的广西银行乌龙票等还可继续使用,而且暂时不能兑换现银。若需兑换银元,需等四个月以后。陆荣廷在这里是用了一个缓兵之计,因为陆荣廷拿不出这么多现银,也不愿意拿出这么多现银来兑换广西民众手上持有的宣统二年广西银行发行的乌龙票。陆荣廷内心真实的想法是:等过一段时间,我自己的广西银行成立后,再用新成立的广西银行纸币来兑换这些乌龙票吧!陆荣廷是这么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陆荣廷这样做是正确的。
辛亥革命胜利后,陆荣廷继沈秉堃任广西都督,将省会由桂林迁往南宁,在南宁成立新的“广西银行”,并印发多种面额、多种地名、多种年份、多种版式的纸币。
陆荣廷于1911年11月24日担任广西都督主政广西后,开始将原宣统二年成立的广西银行进行改组,成立了史称民国时期第一期“广西银行”。但是,陆荣廷成立的广西银行到1913年才正式发行纸币。陆荣廷治桂时期发行的纸币人们简称为“陆票”。陆票的设计和印制是辛亥革命胜利后民国成立之初期,因此其票面打下很深的时代烙印。陆票正面中间印有该票的面额,面额的上端横书“广西银行”四字,“广西银行”四字之上一个园形图案内还有篆书“广西银行”四字,园形外则展开三面旗帜,分别是五色旗、十八星旗和海军旗。在面额的左右两侧两个椭园形内分别是交通图和大楼图。陆票的背面印有“广西都督陆荣廷布告”的全文:“广西银行纸币,向来市面流通。交换取携方便,本与现金相同。民国成立以后,信用益加扩充。旧币不敷行用,允宜增发为功。准备巨资兑换,以期活动金融。粮税买卖照用,不得折扣欺蒙。禁止私行伪造,如违惩究不容。布告同胞知悉,各宜一体遵从”。陆票的面额分别有壹毫、伍角、壹元、伍元四种,但它们的票面图案设计几乎完全相同。
陆票壹毫券券面上发行的年份有民国四年、六年、九年、十年四种,券面上的地名则有“桂林”和“梧州”二种。它们分别是:1、民国四年广西银行壹毫(地名“桂林”),2、民国六年广西银行壹毫(地名“梧州”),3、民国九年广西银行壹毫(地名“梧州”),4、民国十年广西银行壹毫(地名“桂林”)。
陆票伍角券券面上的发行年份有民国四年、七年、十年三种,地名则是有“桂林”和“梧州”二种。它们分别是:1、民国四年广西银行伍角(地名“桂林”),2、民国七年广西银行伍角(地名“梧州”)3、民国十年广西银行伍角(地名“梧州”),3、民国十年广西银行伍角(地名“桂林”)。
陆票壹元券券面上的年份虽然只有“***元年发行”一种,但是它们印制和发行的时间其实都不是民国元年,而是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年份分别印制的。历史资料显示,陆票壹元券最早是民国二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制,其后又曾在民国七年、民国十年多次增印。正因为如此,如今存世的陆票壹元券的版式特别复杂。如果按壹元券券面上的地名分,可以分出桂林、南宁、梧州、柳州、龙州、郁林(玉林)六种不同的地名;如果按券面流水号的颜色分,可以分出红色字码和黑色字码;如果按字码的大小分,可以分出大字码和小字码;如果按地名加盖(印)的方式分,可以分出机印版和手工加盖版;如果按加印地名的字体分,可以分出“用”字“甯”和“丁”字“宁”,点“林”和撇“林”;另外还可以分出流水号前有英文冠字和无英文冠字,有“No”和无“No”等等。
陆票壹元券这些复杂的版式,说明它们在陆荣廷治桂十年间曾经多次印刷,而且是逐次添加投入市场流通,没有进行过回收。
陆票伍元券券面上的印制时间虽然也是“民国元年”,但它们实际的印制时间也是民国二年以后,它们是与第一次印制的壹元券同时在上海印制,地名有南宁、桂林、梧州三种。因为伍元券在当时是很高面额的纸币(俗称“黄牛票”,意指一张伍元券可买一头黄牛),市场上的需求量不多,所以印制和投放市场的数量较少,以后也没有多次加印。民国十年粤桂战争致使陆荣廷战败下野,但时过不久在其旧部属拥戴下陆荣廷从上海回广西以图东山再起,并在上海订印了一批纸币携回广西。这批纸币中有壹元和伍元两种面额,加印的地名则只有南宁和龙州二种。
对陆荣廷治桂十年间广西银行发行的多种纸币的几点认识
一是曾有学者撰文说,因为陆荣廷滥发纸币,致使陆票大幅贬值,几成废纸,我认为此说有欠公允。陆荣廷治桂时期的广西银行近十年间共计印制发行各种面额的纸币二千五百四十万元,加上沿用清末广西银行印成移交的数种纸币三百一十三万元,合计总额才二千八百五十三万元。按当时广西全省总人口八百万人均摊,每人只有三元多。这个数额,客观地说,并不为多。
据民国时期出版的《钱业月报》第四券第5期记载,“广西银行发行之钞票,民国六年以前十足通用,十年以前约照九折五、六行使,十一年以来跌至四、五折,每况愈下矣”。由此可见,是民国十年第二次粤桂战争后由于陆荣廷战败下台才导致了广西银行发行的纸币大幅度贬值。民国十二年后担任广西省长的张其煌致北洋政府的报告中,提及当时广西银行纸币壹圆只值铜圆六枚。民国时期出版的《广西大事记》中也有“民国十二年九月,南宁现洋一元值(广西)纸币一百二十元”的记载。由此可知,陆荣廷战败之前广西银行发行的纸币在广西是十足通用的,在广西民众的眼中,陆票是一种信誉颇佳的“良币”。只是到民国十一年以后,因为陆荣廷战败下台,陆票才从“良币”就成“劣币”。陆票被打折或拒用,真正的原因是陆荣廷政权倒台所致,这是任何一个历史政权新旧交替时期都会发生的必然现象。
二是有学者将陆荣廷治桂时期的广西银行纸币通通称为“辛亥革命纸币”,我亦认为此种称谓欠妥。虽然陆票是辛亥革命胜利后民国时期第一期广西银行发行的纸币,其图案设计去除了清代广西银行纸币上象征封建皇权的飞龙图案,而代之以新生政权的五色旗等,这无疑具有强烈的时代进步和革命气息,陆票的券面上印有“***元年发行”的字样,也很容易给人造成错觉。但是,陆票实际的印制和发行年份既不是辛亥年,也不是壬子年,而是在癸丑年。所以可以断言,陆票并不是为庆祝或纪念辛亥革命胜利而特意印发的。其实,在辛亥革命胜利后的头二年,广西全省仍然沿用清末广西银行印发的纸币——乌龙票,只不过桂督陆荣廷将乌龙票称之为“延期兑换券”而已。当时由于市场上辅币奇缺,陆荣廷在发行新的广西银行纸币之前,用旧广西银行的名义印制了两种面额分别为壹角和伍角的辅币券投放市场流通。这两种辅币券的设计风格完全仿照前清广西银行的乌龙票,只是在面额的两侧去掉两条飞龙,换成两个太阳。在这两种辅币券上印有发行的时间:“***元年九月”,这才真正是“广西银行”在民国元年印发的纸币。后来,这两种辅币券与前清广西银行印发的乌龙票都被陆荣廷用“陆票”兑换回收了。
三是在《
中国
军用钞票史略》和《中国军用票图录》两本专著上,将陆荣廷治桂时期广西银行发行的各种年份纸币全部都认定为“军用钞票”,我对此判断不愿苟同。在历史上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军用钞票”,应该都是军事首脑个人、军事集团或军事机构在没有准备金的条件下非法印刷的不能兑现、急速贬值、丧失信誉的劣币,它们显然不应和陆荣廷治桂时期广西银行发行的纸币等同相视。陆荣廷在第二次粤桂战争战败下台前曾经稳固有效地统治广西十年之久,而且在这期间广西境内几乎没有爆发过真正意义上的战争。陆荣廷创办的广西银行是广西省财政厅所辖的一家官办银行,它的营业范围以经营官款收支为主,但同时也办理收存其他公私款项,放出各种贷款,汇兑各种款项,发行各种票据,买卖生金生银,办理折息贴现等等业务。广西银行发行的各种纸币长期在广西全省境内稳定流通使用,深受广西民众信任。广西银行发行的纸币,数额高达数千万元,流通时间长达近十年,这些客观的事实,绝不是“军用钞票”一词可以解释清楚。不过,在陆荣廷治桂时期发行的几种广西银行券可以视为“准军用钞票”则另当别论。如陆荣廷为了准备发动第二次粤桂战争而筹措军费时发行的正面加印“梧州”地名,背面加盖八角形红色印章的广西银行壹元券和伍角券。另外就是陆荣廷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广西边防军务督办”后于民国十年印发的分别加印“南宁”和“龙州”两种地名的壹元券和伍元券。因为当时陆荣廷是以“广西边防督办”之名为筹措军费而发行,所以以上几种冠名广西银行的纸币似乎可以称之为“军用钞票”。
辛亥革命前后设立的二期“广西银行”都分别发行过多种纸币,为广西近代金融史留下宝贵的实物资料。其中晚清时期(1910年)广西巡抚张鸣岐在桂林创办的广西银行由于运行时间很短,所以其发行的纸币品种很少,数额也不多,但是由于它是广西近代第一次称之为“银行”的金融机构,所以它在广西近代金融史上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民初时期(1913年)广西都督陆荣廷在南宁设立的民国第一期广西银行因为其运行时间较长,因此发行的纸币品种、版式都很多,而且数额也很大。陆荣廷设立的广西银行所发行的纸币在广西全境流通了十年多时间,是民国早期一种重要的地方性货币,在广西近代金融货币上更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另外还必须要提到,在这二期广西银行运行的空挡期,陆荣廷还印发了两种面额为壹角和伍角的特殊的所谓的“广西银行”辅币券,而且票面印有“***元年九月”字样。这两种辅币券虽然是民国成立后由广西都督陆荣廷所印发,然而它们却是做为广西巡抚张鸣岐印发的乌龙票的辅币券而流用,这是辛亥革命时期在广西金融货币史上发生的奇特景观,所以它们是近代历史上非常罕见的“承前启后”珍贵纸钞。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1133 s, 2 queries.
[Full]
完整版
[Rss]
订阅
[Xml]
无图版
[Xhtml]
无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