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追求“真”、“善”、“美”;这和收藏追求的“真假”、“价值”、“品相”的道理是“一以贯之”相通的,玩收藏最大的乐趣在此,最大的享受也在于此,而初入门者,是很难体会这种精神。玩第一套人民币也是一样,最大的享受或最大的成就,首先就是“辨别真伪”,一个完全没有真伪的世界,那不是人间,而是天堂,这对于红尘中人而言,必定是索然无味的;收藏之路,没有不“打眼”“吃药”的,缴点学费,买个经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受点教训才会记取切肤之痛,毕竟多数人是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其次,善的真谛在于内在“价值”的体现,放诸四海而皆准,这和“价格”在特定时空背景的起起伏伏是两样的;而最后,美的展现在于表露无遗的“自信”,而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其实说穿了,这“三位”往往也是“一体”。
藏品只要品相够清晰能说明事情,有就好,不要太苛求品相,否则本末倒置,就不适合于收藏研究;虽然市场上什么样类型的人都有,什么样动机的人也都需要;但价格高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那有可能只是一时一刻的人为波动而已,而在滚滚的历史长河里,终究还是要回归自然;单纯的玩名誉品,连历史里的一个小小事件都无办法说明清楚,更不要说是要探讨历史了;所以收藏东西,能力所及的话,最好要有个代表性的系列或专题。
形式上的中庸,有时候只是平凡的代名词;而精神方面的极端,也有可能是改变历史进程的主要动力;人生有很多无奈,在蜕变的过程中,往往也是一场生与死的抉择。要是有“如果…”的假设性命题,我真的是否愿意从新来过?我不得而知;在当前急功近利的年代,我时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自不量力了?“如果…”,内心真的有好多“如果…”的嘶喊。然而,到最后都只是“千古一叹”而已!这或许就是“执着者”必须付出的代价吧!
当收藏研究者真的很累,有时候为了一张十几万的样票,你不得不买下六十几万不必要的样票,为了一张八百的破冠号,你又不得不买下四千多不想要的旧票,这种情节一直历史重演,所以,当您在阅读我的书时,您要明白作者笔耕的辛苦,每一张实物都是千辛万苦才求得的,绝不是东抄西凑来的,每天都是抱着烈士的心情,脖子洗干干净净,伸长长让人家砍,虽然是奄奄一息,但这十几年来,庆幸还是挺住了,把理想贯彻到底!
“只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因为太了解,知道问题也不少,所以不敢为了名而草草出书,怕误导后进。随着年纪的增长和经验的累积,却发觉自己越来越渺小,但也深知一芥子一大千世界的道理。何况成功不必在我?单纯只为名利,早就出书,甚至整个集子拆掉出货,何必如此不舍?又哪能至今八风吹不动还留下这些文献实物?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只是内心觉得一件事情该做但没有人做时,一股傻劲的使命感吧!反正锦上添花的事我没兴趣,那就为第一套人民币做些雪中送炭的事。”多年前的心声依旧,只是岁月不饶人,现在如果再不动笔,恐怕以后力不从心了,然而个人能力有限,谬误再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与交流!谢谢大家!
培养一种兴趣需要的是时间和过程,多元化的世界需要各式各样的人存在,语言文字无法完整表达多维空间的思想,这就是禅宗“不立文字”的本意:因为语言文字的缺陷性,要能一音演唱随类得解,连佛菩萨都无可奈何,只能度有缘人,否则那来凡夫俗子。一个人的成长,本来就是从“广”(杂货铺)的摸索历练,一直到“精”(专题),更何况每个人的先后天条件不一样,根本无法一言以蔽之;个人只希望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知己”而已,“无权”也“无心”改变别人的玩法,毕竟“法门”何止三万八千种?
《无相》成就收藏的高度,《无我》造就人生的深度。
收藏是人生的另一种写照,钱虽然重要,但不是精彩人生的必要条件:(1)第一套人民币的底纹和主体图案及图案边框是分次套印的,所以坊间书籍才会有凸印/胶印几色.等等的说法,理论上套印应该要相当准确,但在那个战争年代,有太多的无奈,因此发生位移的情形难以避免,甚至会发生部分底纹超出图案边框的现象,只是比较少见而已。(2)依据同一母版,翻成不同版别的印版,除增减暗记外,主体图案误差不大,肉眼不容易分辨。收藏的乐趣,除了藏品的增值之外,更重要的是品味其背后历史与文化的意义,而在收藏过程中,不断的成长,潜移默化,最后练就百毒不侵的硬功夫,水到渠成!其实,收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要想靠别人(包括你的至亲或好友)《一辈子》帮你《看品相》或《鉴真假》,纵然暂时有人或有鉴定公司愿意代劳,但如果自己不用心学习的话,同时也会剥夺你收藏过程中的二大乐趣。
夜半揽书:《司马迁:报任安书》,心有所感,摘录一段,与同好析赏,并共勉之!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当代人不及时建立完备的实物数据库,那么到下一代这些文物资料就难以完整,届时後悔都来不及了,毕竟很多东西是无法用金钱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