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哥不在江湖,江湖上总有关于哥的传说。”这是2011年的网络热门句。微博作为当前最红火的网络社交平台,2013年是蛇年,蛇不在网络,就来看看这些网络上关于蛇的“传说”吧。
悲催的蛇形面包
网友@flying_2046在蛇年来临之际,想亲手捏个蛇形的面包,但结果却很悲催这个蛇形的面包,怎么看怎么像一坨排泄物的样子,引发了网友的围观和大笑。@flying_2046不得不感叹:“生活处处是喜剧啊。”@菲菲sisily说:“哈哈,蛇形面包太可爱了,一口吃下去,蛇年顺顺利利吧。”“楼主说得对,生活处处是喜剧,热爱生活,热爱一切啊!”
争先当“蛇”
除此之外,从去年年底起,微博上流行起晒支付宝账单的微活动,无数网友齐齐晒出一年里的支付宝账单。不少网友通过晒账单,纷纷表示要节制了。“一年竟然网购这么多,好心痛啊!”“天啊,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些钱我可以买部车了!”于是,有网友呼吁,在2013年蛇年里,支付宝账单要做一条懒惰的蛇,不增不长!
网友@二妞—她姐的转发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熊看到了一条蛇,问:蛇,你怎么在这?蛇说:老子是蜈蚣!熊说:那你的手去哪了啊?蜈蚣说:因为看了我的支付宝账单!在蛇年里剁手了啊!”网友回复:“再买确实就要剁手了。”“让我真真切切做一条蛇,没有手的蛇。”
走红的蛇年灯塑
近日,又有新浪微博网友发了一个关于蛇的帖子而一夜走红。网友@頭寵发微博称:“我简直不能相信这是蛇!”微博得到了上万的转发率,原来是四川资阳收费站附近的一组蛇年灯塑火了!金黄色的身子,扭曲短小的身躯,加上卡通搞笑的表情,让网友们瞬间 “膜拜”起这两条“蛇”。众网友们纷纷表示:“太搞笑了,这是毛毛虫吧?”“这叫蛇的幼崽,你们不懂,等春节来了才有长长的一条蛇。”“鼓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典型啊!”
与此同时,网友纷纷上传关于蛇的各种“萌物”新年贺岁商品,网友一致认定:“这些蛇造型的商品越来越卡通化了,有的还跟蛇扯不上关系。”“他们都是用生命在卖萌,逗乐了大家,蛇年才快乐!”对“失真”的蛇造型,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们即将迎来癸巳蛇年。近日,记者采访中发现,以生肖“蛇”为题材的邮品、纪念品、装饰物已经热销。
蛇年生肖邮票抢购一空
自1980年我国发行第一轮生肖邮票起,每年发行的生肖邮票都备受邮票爱好者关注,今年也不例外。
据新华集邮营业厅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的蛇年生肖邮票在1月5日发行当天就被抢购一空。
年近70岁的市民刘汉民是一位具有几十年收藏经历的邮票爱好者。记者走访他家时,他从一堆邮票中翻出他收藏的第一张蛇年邮票,上面的时间是1989年,细数至今已有24年。
细看1989年、2001年、2013年的蛇年生肖邮票,这些邮票多姿多彩,画面富有生命力生肖蛇的喜乐跃然方寸间。设计师将生肖图腾、节庆等民俗文化元素包含在邮票中,耐人寻味。比如,1989年发行,由吕胜中设计的生肖蛇年邮票中,一条蛇的蛇身绘满了中国传统花卉牡丹、荷花、梅花和菊花,蛇口吐出灵芝草。意为:“蛇含灵芝,四季平安”;还有2001年发行的纪念票,是设计师韩美林为当年最佳邮票评选而作:4条蛇宝宝乖巧可爱,似乎在微笑着与观众交流,一扫现实中的蛇冷冰冰的形象;2013年新发行的邮票,由2011年兔年生肖邮票设计者吴冠英设计,这张邮票运用了中国传统喜庆的大红色作为底纹,在蛇身上绘制了荷花、牡丹,蛇尾以祥云修饰,整个画面祥和、喜庆。
“卖萌”蛇饰品上街头
记者在建政路上看到,一些商家已经早早摆出了可爱的蛇年吉祥物,吸引了不少顾客。
色彩斑斓的蛇年挂件,都有一张非常可爱的卡通蛇脸孔。一位顾客选购时惊喜地说:“这是眼镜蛇!”记者这才发现,原来这个挂件上的小蛇带着一副大大的眼镜,十分可爱。据卖家介绍,蛇年纪念物挂饰销售量还不错。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商家坦言,担心顾客受传统观念影响,害怕“引蛇入室”等,因此他们不敢大量购进蛇年纪念饰品。对此,家住桃源路附近的沈女士则说,被艺术化的蛇饰品更受人喜欢。早在半个月以前,她就在自家店门外贴上了两幅蛇年吉祥画。“你看大头Q版的蛇宝宝多可爱啊。”
蛇也是中华民族图腾之一?少数民族有“崇蛇”习俗吗?广西钱币博物馆的钱币专家祁兵长年研究和撰写钱币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民俗,他对“蛇文化”也颇有研究。
近日,他接受记者采访,引经据典地介绍了“蛇神文化”以及源远流长的崇蛇习俗。
“蛇神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蛇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古人从诸多动物的"图腾"中挑选出自己崇拜的十二种动物,对应于十二地支,形成属相。其中,蛇是中华民族崇拜的图腾之一。”祁兵介绍。
在遥远的过去,蛇是怎么演变为古人所崇敬的“神灵”的?祁兵介绍,在古代,物质条件极其简陋,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密切,各种野兽给人类带来许许多多的灾害,而蛇是最难防御的动物,尤其是毒蛇更令人望而生畏。人们对蛇也就由畏而生敬,由敬畏变为崇拜。据《中国民间信仰》中记载:“汉族自古即崇蛇,由崇蛇而发展崇龙。另有古籍记载和古文物图绘中都发现了华夏民族的祖先伏羲、女娲是人首蛇身。由此可见,蛇在古代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
在宋代,蛇神崇拜达到登峰造极,蛇王庙遍及全国。各地区祠奉的蛇王附会的历史人物各有不同。比如,福建地区以一僧大师为蛇王,福建简称“闽”。《说文解字》中许慎云:“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这说明在远古时期,福建先民以蛇为部落族的图腾,保留下来的蛇王崇拜习俗非常丰富。
在古时,每年的元宵节前后都有春祭游蛇灯活动,此时正值惊蛰、春分时节,民俗认为蛰伏一冬的蛇王在这时正开始活动,以后的雨水就会多起来。到了农历七月初七,秋季新祭赛蛇灯活动又开始了,十分隆重而热闹。昔日的宜兴一带,每逢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七月十七、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除夕前后都有祭蛇之习俗,尤其是重阳节最隆重,谓之家蛇生日。
“崇蛇”情结自古有之
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丰富而悠久,其中出现的“崇蛇”习俗不可不说。
据祁兵介绍,广西侗族人认为蛇神是大地之神,遇大旱、虫灾时,村村寨寨用藤条、竹筒(笼)等材料编扎成“大蛇”,通过演绎大蛇舞以祈禳,俗称舞草龙,求蛇神降福人间。由于崇敬蛇神,侗族向来有禁杀蛇食蛇的风俗。
而在山西、陕西及甘肃的部分地区广泛流传“蛇盘兔,必定富”的谚语,其在民俗学上的吉祥意义具有相当的广泛性。除此之外,民间还有:“喜珠石榴蛇盘兔,荣华富贵必定富”“红蛇白猴满堂红,福寿双全多康宁”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