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一、发售期的新邮价格高于面值且邮政窗口和市场很难买到批量货源,如2008年奥运开幕大版票(发行量2200多万枚)、2009年的薄一波、国庆、阅兵、唐诗小版票等;
二、未公布发行量的邮票被“爆炒”价格虚高。如2010年的红色娘子军、{世}[博]系列邮票等,特别是红色娘子军邮票从一月发行开始价格从几十元炒到现在的近600元,因发行量未知而随时都有大涨大跌回归面值的危险;
三、超出邮票预定范围的增发邮票且不经正规渠道发售的特殊缩量邮品。一般由邮商掌控原始货源,价格趋势是高开低走,越卖越低,如奥运双联、改革双联、牡丹丝绸、牡丹双联、国庆三地联印小本(从发行时的45元一路跌到现在的25元)等。
四、发行量大邮票(1500万以上)公布发行量后邮政库存在价格拉高上涨后集中放货,表现是邮票价格跌破面值后继续跌,打了九折打八折,打了八折打七折,打了七折打6折,跌跌不休。
五、邮票价格过了发售期二至三年间波动不大,并持续向上,大涨小回,进三退一,稳定升值,就不属截留邮票范畴,就是截留也不是邮政而是投入真金白银运作的善庄强庄长庄,如03非典、毛主席、2006年农业税、领导人、和谐铁路、2008年抗震附捐等,如果非要把持续涨价的热点品种划入“截留”范畴,我认为买的到卖的掉,能变现,有钱赚,这种“截留”,是利大于弊的,有很多被假说理论认可并推荐的东东恰恰是无人问津的死亡板块,没有人气的所谓不是截留品种,散户谁敢拿血汗钱投深潭、打水漂。
鉴于此,我认为划定截留邮票范围不能凭个人好恶定夺,更不能把自己没有的邮票都统统归于截留品种,并把“截留”概念当起使,四处开起,不重伤撂倒所谓截留品种不罢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物必极反,过度渲染截留概念只能是让老人新人生畏,都不参与邮票集藏投资了,没有了人气,请问截留与放空邮票货源与否还有何价值和意义?
徐勋建
某些人发明的所谓“截留”名词天天吹、年年谈,可到头来——所谓的“截留”该涨的还是涨,人家有原始货的照样有,也没见有多大变化。反而倒把一些想进邮市投资的人吓得不敢买所谓的“截留”邮品,被引导去买具有投资价值的JT票,然而他们不知道,玩JT票要具有极其丰富的邮识;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更要懂得什么叫yao水票?什么叫修补票?什么叫上色票?什么叫下水票?什么叫换底票?什么叫二胶票?什么叫假票?......,能玩好JT票的人真正又有多少?纵观近年邮市还没有出现过旧票猛涨新票猛跌的形象,每次邮市不景气新旧票都好不到哪里去!朱纳维
我现在总把龙大、龙小叫“破玩意”,
为什么呢?不是邮票本身不好,
而是在它们身上过多地承载了功利,这种垄断方式让人想到就恶心,
而邮人们包括邮商并没有真正获多少利,
真正获利的幕后黑手是中邮集团。
作为一个新邮如果价格远远超过了它的价值,
我们也只能把它叫做破玩意,
作为邮人我们还算客气的,
如果不集邮的老爸老妈知道我花400元买一张刚发行的纸,
非得说我疯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