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说说编年票(江船听雨)

1楼
我是小散 发表于:2013/3/26 8:08:00

说说编年票(江船听雨)


 

编年票在发行以来长期就是人见人烦,究其原因无非是设计不佳,印制不好,比较起改革开放初期的那些票简直就是东施之于西施。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发行量大放卫星,而且面值高,常用面值设置少。发行量两千万左右的那还算少的,动不动三四千万,甚至四五千万的发行量。无序的发行,糟糕的设计,母猪般的体积,致使好多年时间打折编年票满天飞,有人叫其为寄信票或者干脆点叫"花票",这种状况下想要人有好感确实很难。


 

   近几年来因为产品票的大肆收购很多原先的垃圾东西居然很吃香,而且涨幅不少。二轮生肖是这样,原先超级垃圾的人物票也很好。几年的产品票行情使得编年票有了一种被重新认识与发现的机会。不少人也在重新参与投资编年票。这也许本身就是符合有一臭,必有一香的辩证法原则吧。编年票未来会怎样,我想谁也不敢打包票,但是我个人觉得有两大趋势已经无法改变了。


 

  1)编年票整体超越同期的编年张。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型(全)张有量少精美的优势,所以形成了小型(全)张统治邮市的霸主地位。这种思维差不多延续到2000年左右开始的小版张短腿邮品大行其道,把小型(全)张挤压得没活路结束。发行90年代开始的编年张除了量和套票接近面值很高外还真没别的特点。与此同时当打折花票满天飞时,编年张消耗了没?有也有些,但是和同期的编年票比起来使用量少得多了去。90年代编年张还占邮市主要投资位置,很多人现在都能拿出一大堆编年张。8元面值的编年张到了两元多时用了点点。但是在消灭打折票的大旗下,千呼万唤邮政被迫弄了一个邮票可贴包裹的406号文件,主要就是针对高面值的小型张能有消耗的通道,但是除了短期内垃圾张涨到四五元钱以外,对于真正消耗掉这些胖猪肉作用极其有限。原因无非是下面实行阻力重重,而且很多压着编年张的邮商也好投资的人也好都不会愿意当花票去用,至少绝对不会有像用编年垃圾票那么不心地去用。编年张的弱化其实也是邮市投资主体的一个大的变迁,邮政,当发行者也看到编年张不能带来好处只能招来板砖时,从2000年左右开始大肆搞小版张,走短腿路线,一直搞到现在。有个现象值得关注一下,04年时还主动降低编年张的面值8元降到了现在6元,而且到现在保持了差不多十年没动,而平信面值却涨了一半价格。这本身也说明邮政自己都已经抛弃至少是不重视编年张这块了。  一个是大减肥后的精壮汉子,一个是沈殿霞牌母猪,您说哪个运动能力强???目前很多人回避编年张却参与大肆打折消耗过的垃圾票本身也是一大邮市发展方向。   编年张也有个别特例,比如说今天看起来发行量也不算少的黄河壶口瀑布,就是沾了党建题材,产品一直用着价格不菲。


 

    2)编年票整体超越85年到91年的纪特票。之所以这么说,还是因为消耗两个字。8591年的东西发行量和改革开放初期的东西比差了很多,量起码也是上千万为主,总体最少的87年的也是六七百万的量。而且那个时期集邮的人远比现在热情高,收藏氛围浓,所以说打折消耗这个概念对于这个时期的东西来说那是少得可怜。本质上不怎么地,量也不算少,也没经历大规模打折消耗的东西不属于泰坦尼克号怕是有点难度。


 

     
关于编年票我觉得还有两个东西值得分析一下。


 

     1)销毁问题。很多人说编年票经历过数次销毁,言下之意就是存世量减少了很多。但是我觉得销毁和打折票满天飞进入通信消耗比起来不值得一提。最简单的就在于销毁的诚信度真实度极其值得怀疑。请问谁见过销毁清单???有几个人实地看到过他们销毁了???来做销毁工作的人是谁-------发行部门---------一个诚信度极差的部门!!!倒是听说每次销毁,这个销字会变成偷梁换柱的字,卖到邮市上去。销毁的金额,是按照邮票面值算的还是按照加上高附加值的封卡折片的价格算的???   为啥不敢公开做这些事,而是偷鸡摸狗做,因为本来这就是一笔假账、烂帐,有谁会把自己做的假账给别人看看找问题吗???不要说怕公布了,导致邮市大的涨跌,这些年七七八八的烂事发行部门也没少折腾吧。


 

     2)编年票的前后划分。说打折花票满天飞的情况我想这几年的早已不是了。网上也是一个窗口,卖花票的量和前几年比少多了去了。我个人觉得到面前为主编年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92年到97年算一段,因为那个是经历过97年邮市高潮。    98年到04年最多到05年算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出来一套新票不是花票价格那是奇迹。       06年开始到现在算是一个阶段,打折花票使用量逐年减少,产品票逐步抬头,发行部门也在有意迎合这个趋势。近三四年的东西当花票大肆打折消耗的情况和前两个阶段比起来已经少了很多了,都指望着产品票卖上好价钱了。  第一阶段的特征是总体题材设计印制都不行,发行量很大,虽然打折消耗很大,但是经历了97年高潮90年代的集藏人也多所以社会上还是有些存量。第二阶段的东西发行量逐年递减,题材设计印制逐步好转,打折消耗很大,没有经历爆炒,集藏人数最大的锐减期也在这一阶段,我觉得更好些。


 

     
前阵子我和几个朋友瞎聊,我心血来潮有个感悟。新中国邮票,老纪特17年,文革票五六年,编号票三四年,JT17年,哪个阶段的好的东西最起码都是几千甚至几万的。编年票呢?到目前为止是新中国邮票里发行时间最长总发行品种最多的,而且很多精力了长期疯狂打折消耗,最贵的票也就是100多元(除了非正常的无耻桂花等)。这本身是不是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