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人们投资邮票的动机和实际操控因人而异,有的注重其炒作价值,有的注重其收藏价值,有的则是考虑两者兼顾。
市场日趋成熟,个人投资的主见性日益增强,因此,有些人往往总想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人而实际收到的效果总是适得其反就在于此。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这是人人都懂得的,但真正能做好还真有点难,特别是在受垄断集团所操控的这个邮票市场。
中邮集团属于垄断企业,想要他不找市场“圈钱”是不现实的,说他不顾市场只顾“圈钱”也不客观,维护住预定户的利益应该就是这个垄断企业必须守住的基本底线。
“ 圈钱”的本能基本上已经“圈”死了整个型张版块,后生的所谓板式二(小版张)也正在演绎着“圈钱”的最后疯狂,每年发十个左右,市场总有一天会不堪重负而走上小型张的不归路,打折的板式二已经渐渐地多了起来。
缩量新品系方连风琴折和本票册的出现也可算作是当局的未雨绸缪吧,小型张过后是小版张,小版张过后再玩什么,新品系谁值得期待。
我们不妨从新品系方连风琴折和本票册的题材选择,发行频率的把握,发行量的调试和市场的操控策略方面作些简单的回顾以引发我们的思考。方连风琴折有朋友已经探讨得比较多了,这里仅就本票册作些回顾,觉得还是值得思议。长征本册的面世遭到了市场的冷落,即来了个外国音乐家本册“10万发行量的猜想”和款式的改进以引起市场的火暴和市价的飙升,接着就又来了个中国音乐家本册的令人失望,以至于雷锋本册征定单各地的空单上缴而至今少见“裸本”面市。关于新品系本票册,我们说当局在精心打造应该太过褒奖,说他们根据市场的运行状况在随时调整应该还是个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不以“圈钱”为要而要根据市场状况随时调整,难道我们不可以自作多情地来些遐想吗?近些年来所发行的缩量新品系中方连风琴折和本票册已经有了脱颖而出之态,不妨遐想一下当这些个新品系成员增加到10个20个的时候,前面的这些个缩量老大老几们应该会是个什么状况,当局会不想发10个20个吗?前面的老大老几们没有个样子,后面的10个20个发得出来吗。
网上关于“量”的讨论已经有点热了,“物以稀为贵”的观念也备受推崇。实际上来讲“稀”与“贵”的关系它首先应该是个动态的关系。“物”的贵贱主要应该还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市场的流通量所左右,一万的量有两万个需求者必“贵”,一千的量而只有800个需求者,未必能“贵”,去年龙票的发行量绝不会比今年蛇票的发行量少,但龙的市价就要比蛇高很多,因素应该是多方面的。
中国的资本市场主要还是个政策市,在这个市场投资,最首要的还是要搞清楚政策的导向和市场操控者的意图。不想作垄断企业“圈钱”的牺牲品但想在垄断企业“放水养鱼”和“竭泽而渔”的狭缝中也企图“有所渔”的应该还是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