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行情不是想来就能来!!!(初稿)

1楼
我是小散 发表于:2013/5/13 10:54:00

本不想多说了,说多了别人不爱听。收藏市场、投资市场有不少东西是要靠自己悟的,别人说的再多,如果自己没有意识到领悟到的东西,也不一定能深入到自己的心里。现在的社会也好,邮市也罢,有人的地方,处处显得浮躁,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看看当下的邮市大盘,很多东西就一目了然了。

当今收藏市场,哪个门类不是红红火火好多年,书画、瓷器、玉石等收藏品哪一个不是连创新高。唯独邮市波澜不兴,有的只是零星的恶炒。邮市(专指邮票,不含币类)不做“老大”好多年,像邮市熊成这样的,很难找出第二家(股市和它有一比,但不属于收藏市场)。号称中国的二大网上邮市,每天每个版块稀稀拉拉的二三百人,有的板块只有区区的几十人,每天成交也就几十万,就这么点人这么点钱,能有什么大行情?如果还有人再说什么爆局,再说什么大潮,恐怕会让人笑掉大牙的,轻轻的问你一句“局从何起,潮从哪来?”。就是这样一个病入膏肓的市场,还有哪么一帮人饮鸩止渴,乐此不疲的炒来炒去,享受着最后的一点快感。

古语说的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近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居民收入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文化消费市场广阔,书画收藏、瓷器收藏、玉石收藏等在电*视鉴宝类节目的宣传配合下,走出了一波又一波的上涨行情,它们正是顺应了天时,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反观我们的邮票市场,在80年代、90年代初,在每一个地级市都有邮政部门设立的集邮门市部,各省会城市都有一个规模比较大邮票交易市场。在集邮门市部的外面,有不少邮票爱好者摆摊出售自己的票品,这无形中就起到了一个宣传推广的作用,好多门外汉,不知道集邮的人,就是通过先看热闹,慢慢的加入到集藏队伍的。可是到了20世纪末,邮政部门的许多邮票门市部却慢慢的消失了,随之消失的还有庞大的一个集邮队伍,从最高时的2000多万人,到现在官方公布的230多万人(集邮会员数),究竟到底有多少人,只有天知道、地知道。世界潮流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本应该有大发展的邮票集藏群体,因为各种的人为因素、人为失误,走到了一个没有多少人知道,参与者廖廖的这样一个田地。加上这二年的经济形势在下滑,天时这个因素,邮市已经失去。再来说说地利,本来邮票是块金字招牌,它和纸*币、金银币都是由国家发行的,属于特殊的有价证券,具有无可争辩的权威性,尽管有人说它现在是由邮政集团发行的,但它还是由国家授权的,邮票发行有着严格的计划,同样需要报国务院邮政主管部门审批,和以前的中国邮政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由于发行政策、销售政策存在偏差,好东西卖个白菜价,人为的损害了“国家名片”的形象。人和最重要,人和就是所谓的人气,人气可以带来买气,只有拥有庞大的集藏队伍,才会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气和源源不断的资金,任何投资市场都是要靠人气来维系的,一个缺乏保值增值、具有赚钱效应的市场,只能被“边缘化”。现在进入邮市的人越来越少,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发行量本不算太大的新邮(和以前高峰时比),却因集藏者少而显得不堪重负,不少邮票经过昙花一现式的炒作后就归于沉寂。目前数量重多的票品,能够成交的只是很少的“热门品种”,大多处于有价无市的尴尬境地。如果这样的情况,你还说我们的邮市好的很,没有问题,无疑是瞎着眼说瞎话。

近段时间以来,有一些忍不住寂寞的邮商或所谓的主力,开始变得有些情绪急躁,因为他们要吃饭,没有行情就人造所谓的“行情”,开始了“无厘头”式炒作,以前还会找个理由,现在连理由也懒得找了,直接是霸王硬上弓,想用所谓的大单收购来吸引跟风者,这样的炒作究竟会成功或者是失败,我们可以拭目以待。行情不是说来就会来,也不是想来就能来,任何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大多会以失败而告终。

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欢迎批评,请文明发言。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虹雨邮票投资群(60502390),期待你的光临!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