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日前,首度登上《百家讲坛》的收藏家马未都抛出独特观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不是睡觉的床,而是马扎(北方可折叠小板凳)。”此言一出,众人哗然,一场博客批驳战随之打响。但昨日起,学界更多的人纷纷站出力挺马未都,并期待他的出现给业已审美疲劳的《百家讲坛》带来一股理智收藏新风。
起因:新解“床前明月光”引发哗然
作为首位登上《百家讲坛》的收藏家,马未都的《说家具收藏》系列讲座自从1月1日亮相《百家讲坛》后,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第二集讲座中,马未都抛出独特观点:李白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解释长期被误读,李白说的床不是睡觉的床,而是一个马扎,古称“胡床”:“唐代的建筑门是非常小的板门,不透光,窗也非常小,月亮是不可能进入室内的,尤其是当窗户糊上纸的时候。所以李白说得很清楚,他在院子里坐着而非大家一直以为的在室内。”马未都还以李白的《长干行》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意思是拿了一个马扎子坐在门口,小男孩骑着竹马围着绕圈。如果把‘床’解释成睡觉的那个床,屋里一大床,小男孩诡秘地围着小女孩很暧昧地转来转去,就不是李白的原意了。”
几天后,湖南娱乐频道总监张华立带头在自己博客中反驳马未都的“马扎说”。张华立也引用众多古诗,从李白的“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犹闻香”到白居易的“独向檐下眠,觉来半床月”再到杜甫的“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来证明床还是睡觉的那个床:“上述诗人的‘床’纷纷与月光不期而遇,人家遇得,李白就遇不得?薄薄窗纸怎么能关得了月光?把‘床’统统弄成小马扎,不准唐人睡觉,就有点霸蛮了。”此言一出,又是一派跟随和争议。
力挺:马未都观点不足为怪
尽管马未都的观点惹来争议,但他的讲座受到观众热捧,昨日,更多观众读者纷纷利用自己的博客平台支持马未都的观点,称马未都的讲座“干净利落”,还有不少学界人士支持“床非床”说,“‘床前明月光的‘床’不是睡觉的床,绝对不是什么新见。”还有人则提出第三种观点——“井栏说”,多年前已故诗学泰斗吴奔星的著作《诗美鉴赏学》里就有“床”应作“井栏”解。巴蜀鬼才魏明伦也凑了把热闹,主动致电媒体支持“井栏说”:“李白的《静夜思》家喻户晓,但研究者对这首诗却一直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就集中在‘床前明月光’的‘床’上。其实,《静夜思》中的‘床’确为井栏,而且‘井’这一民俗意象是全诗的核心意象。”剧作家郭启宏也称:“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水井早已成了历史的陈迹,更没人见过井栏。”这与马未都所说的“我们有一个误解,这个误解就来自于我们起居的变化”一脉相承。还有人表示,李白既有胡人血统,该“床”为古称“胡床”的马扎,也不无可能。
面对外界的质疑,马未都则对媒体淡然回答:“研究历史根本不能依赖文献,因为文献具有太强的主观性和不真实性,我觉得探究历史真相要依靠文物,真实的文物才是铁证如山。抛出这个观点前,我就知道会有反对意见产生。我已经看过张华立的博客,也收集了一些反驳的意见,目前并不会急于对外界的评论做出回应,但我还是要说,张华立的批驳对我是没有力量的。”
前景:期待理智收藏热
自从走了易中天和于丹,《百家讲坛》似乎已沉寂太久,马未都的出现,拨开审美疲劳的迷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收看马未都讲课的大多为博物馆、拍卖公司工作的人士,这些人平时就很喜欢马未都的风格,更欣赏其学识、鉴赏能力,“听过马未都的课后,我对于一些收藏界的专业术语有了一些了解。”某位博物馆女讲解员在博客上说,“我刚刚参加工作,还没有正式上岗,收看马未都的讲课内容是为了充实一下自己,幽默的马氏风格还真让自己了解到了不少东西,比如什么叫玫瑰椅、什么叫翘头案等,这些都是原来不认识的,一些内容在自己以后的工作中肯定用得到。”
“此次登坛讲课,对于马未都来说可谓是一个转型。”北京观复博物馆工作人员则介绍道,马未都从一个草根收藏家开始,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到了今天功成名就,其曲折过程本身就是可读的故事。现在马未都通过一种大众传播方式,将自己的收藏心得告诉大家,提示一些入门必备知识,可谓是对收藏界的一种回报。
“希望马先生的内容能够使人们清醒地认识收藏市场。”某拍卖公司负责人称,如今的收藏,很多人抱着“捡漏”、“暴富”的梦想。事实上能够在这一市场中挣到钱的人都是有资本、有眼力的,因此就需要有个人来讲讲其中的风险、收藏知识,马未都的出现可谓来得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