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揭秘全球暴跌:中国经济数据向全球股市泼了一盆冷水
端午节期间,全球股市遭遇重挫,市场哀嚎一片。对于此次暴跌原因,市场众说纷纭,而美联储退出量宽政策预期引发恐慌几乎成为一种共识。那么,暴跌背后是否还有其他推手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将为您一一细数。
原因一:联储或提早退出量宽/
全球股市近期暴跌背后最关键的一条逻辑是,美联储可能会逐步退出史无前例的宽松政策,从而引发热钱从周边股市抽身。
对于美联储退出货币刺激政策的计划,美联储主席伯南克5月22日在美国会作证时表示,将持续货币刺激政策,消息一出,道琼斯指数盘中大幅上涨,创历史新高;然而,他又称,将根据美国就业市场和通胀水平的变化状况,考虑缩减资产购买计划规模,一时间,道指获利盘迅速回吐。
美联储此前曾承诺,在失业率降低至6.5%以及核心通胀上升至2.5%以前,不会提高基准利率。数据显示,美国5月失业率为7.6%,4月核心通胀仅为1.7%。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Hatzius表示,如果就业和通胀足够强劲,美联储最早可能会在今年9月宣布放缓购债速度。JanHatzius还表示,“直至今年12月,通胀水平可能还将保持在远低于2%目标的水平,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也将持续以2%的速率增长,这也有可能让美联储按兵不动。如果就业人数每月能够增长超过20万人,那么美联储也有可能提早撤回QE政策。
如今,执行了四年有余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已使美国经济形势较金融危机期间大幅改善。
原因二:美国经济增长稳定/
令人欣喜的是,饱受次贷危机拖累的美国房地产行业明显复苏。
两房股价近期大幅上涨,其中房利美连续5个季度盈利,房地美一年半前出现亏损后,第一季度扭亏为盈。房屋交易量和交易价格较2011年大幅增长,也超过了2010年的水平。
彭博资料显示,美国4月新房销售为45.4万套,已非常接近于1月创下的逾4年高点45.8万套;5月,NAHB住宅市场指数攀升至44,明显高于上月的41。
另一方面,评级机构对美国经济的评估也趋于乐观。本周一(6月10日),标准普尔将美国评级展望从负面上调至稳定。对此,标普表示,上调美国评级展望是考虑到该国面临的财政风险有所减弱,前景展望稳定。短期内标普下调美国评级的可能性降至“不到三分之一”
今年以来,标普500指数累计上涨14%,跑赢MSCI新兴市场指数近24个百分点。这表明,随着美国经济增长愈发稳定,更多的资金正从新兴市场股市撤离至美国股市。
截至记者发稿时,美国10年期债券收益率升至2.19%,接近14个月高位,反映出全球流动性预期收紧,资金开始逐步撤离美国国债这一避险资产,转而追逐有更高回报率的资产,比如美国股市。这样的后果之一是,可能推动一部分资金从新兴市场股市转移至美国股市。
值得注意的是,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及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等期间,10年期的债券收益率均曾大幅飙升。近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飙升再次成为全球市场的焦点。
原因三:日本央行未有新动作/
如果说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是全球股市回调的大背景,那么日本央行在宽松政策上按兵不动,则在情绪上拖累了亚太股市。
据报道,日本央行在周二的议息会议上上调了经济评估,但并未如外界预期采取额外措施抑制债市波动,而东南亚市场是日资的传统势力范围,这令投资者担忧主要央行准备撤回货币刺激。
日本央行称,日本经济、出口和工业产出有起色,私人消费保持韧性,私人开支看起来已经阻止了整体疲软,CPI可能会逐步转正。日本央行将维持以增加基础货币为中心的宽松政策,继续以每年增加大约60万亿至70万亿日元基础货币的节奏向市场注入资金。在实现2%的“物价稳定目标”前,将在必要期限内继续量质并重的货币宽松政策。
但在其最新的货币政策决议中,日本央行没有将固定利率贷款的期限延长,而是将此类贷款的最长期限维持在一年。
此举令市场失望。路透社援引GuggenheimPartners美国国债部门董事总经理JasonRogan称,“日本央行似乎是在告诉市场,他们在松油门。投资人原本希望更多。
事实上,日本央行推行的无限量购债计划,正是日本股市此轮暴涨的催化剂。一方面,货币供给的快速提升令日元贬值,进一步提升了日本出口型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极度宽松的资金面,也令全球热钱纷纷涌向日本股市。今年以来,东京日经225指数已累计上涨28%。
原因四:中国经济数据令人失望/
值得一提的是,不及预期的中国经济数据则进一步向全球股市泼了一盆冷水。
中国5月经济数据在端午节假期前公布,整体来看,中国实体经济数据明显低于预期,通胀则再度出现了下行的趋势,同时信贷增速也开始放缓,这些均表明中国经济的放缓速度明显快于预期。
摩根大通的报告称,5月份的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弱恢复,但内需仍然低迷。
分类数据显示,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低于市场预期的9.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前5个月同比增长20.4%,低于1月~4月约0.2个百分点,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同比增长12.9%,高于上月0.1个百分点,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通胀数据也让市场大跌眼镜,CPI通胀率仅同比增长了2.1%,PPI通胀率则大幅下滑了2.9%,均明显低于市场预期,表明整体通胀压力开始明显减轻。PPI的持续负值也表明终端需求非常疲弱,而其对CPI的传导效应不会在短期内出现。
同时,中国出口严重下滑。此前市场预测中国5月份出口会增长7.3%,而中国5月份出口仅增长了1%,而2013年头两个月这个数字为24%。市场之前预测中国5月份进口会增长6%,而实际上却下滑了0.3%,
摩根大通的分析师称,尽管经济数据疲弱,但没有迹象显示新一代领导人将很快推出新的刺激措施。目前关注的重点是经济结构改革,旨在缓解经济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因此,未来几个季度中国经济将继续“逆风”
巴克莱的常健则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李克强总理可以容忍的最低经济增速可能从7.5%降至7%,他近期的讲话凸显出中国面临的挑战:未来10年经济增速要达到7%的目标,必须加快结构性改革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法兴银行高级外汇策略师加利表示,随着中国适应更低的潜在经济增长,中国央行面临着不同寻常的难题,需要思考进一步推出宽松政策是会带来助益还是适得其反。加利说,即使什么都不做也可能无异于事实上的刺激措施。
热钱胜利大逃亡新兴市场领跌全球股市
中国的端午节期间,全球股市突如其来的暴跌引发了一片腥风血雨。一些观点指出,热钱流向已现逆转,由新兴经济体流向发达市场。
但市场缘何如此恐慌?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预期被普遍认为是“罪魁祸首”。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以地产和就业为引擎的美国经济出现回暖、日本量化宽松力度并未扩大,以及中国最新出炉的经济数据不及预期都是不可忽视的背后推手。
“五穷六绝七翻身”一直被认为是A股市场的一种“宿命”,而这种宿命或许将在今年的全球股市上演。
随着投资者预期美联储将削减国债购买规模甚至退出,自五月下旬以来,全球股市开始大幅回调,于中国端午节期间的下跌更令人触目惊心。
另一方面,本周一(6月10日),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上调美国主权评级展望,推动美元兑东南亚货币上涨,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攀升引发新兴市场外汇和债券全面暴跌。
全球股市暴跌新兴市场首当其冲/
作为资本市场的“晴雨表”,股市成为市场“号脉”金融业的强有力工具。今年亚洲第一牛的日经225指数,自2012年11月12日触底反弹以来,到2013年5月21日,已触及15627点(阶段收盘最高点),半年多时间,涨幅高达约80%。但好景不长,5月23日,日经指数单日暴跌7.32%,10个交易日股市下跌幅度超过16%,位居同期全球主要金融市场跌幅之首。
作为日本股市的亚洲近邻,香港恒生指数亦未能独善其身。5月20日,收于23493点的短期高位之后,恒生指数走出了一个标准的倒“V”走势。在接下来16个交易日里,恒生指数几无抵挡之势,累计下跌幅度达9.1%。此外,5月30日以来至今,韩国综合指数累计下跌4.56%。
东南亚地区更是成为“重灾区”。6月11日当天,由于外部资金回流引发恐慌,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股市均出现暴跌。泰国股市下跌4.97%,创2011年10月以来最大跌幅;菲律宾股市下跌4.64%,创2011年9月以来最大跌幅;印尼股市下跌跌3.9%。继11日的大跌之后,昨日(6月12日),泰国股市继续走弱,该国股市近期走势呈“高台跳水”行情。
欧洲方面,复苏乏力的经济给股市带来了负能量。在5月28日触及近两年新高后,截至昨日,法国CAC指数累计跌幅达到5.78%;5月22日,瑞士SSMI指数触及2007年12月以来的高点(8411.3点),至今累计跌幅达到8.69%;而英国富时指数在上个月创下自2000年以来的新高6840.3点后,便一路下跌,截至昨日,累计跌幅达7.37%。
其他地区,澳洲综合指数自5月21日以来,下跌超过9%。自5月22日以来,巴西BVSP指数累计跌幅逾11%。
彭博汇总的数据显示,截至昨日19时16分,全球主要股票市场仅3个地区走高,分别为中东/非洲、西欧和东欧。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表现最差(-1.9%)。
值得一提的是,在亚太主要的23个股票指数中,昨日仅3个指数走高,分别是日本JASDAQ、雅加达综合指数和卡拉奇100指数。菲律宾PSEi指数表现最差,昨日暴跌接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