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2011年6月份,依据对央行货币政策的观察,笔者曾在本栏多次发文,提醒朋友们警惕,邮币卡市场持续下跌数年的熊市正在形成。结果,当时引来嘲笑声和骂声一片。近两年的市场走势证明,笔者当时的分析判断是正确的。
今天,笔者再论央行货币政策决定邮币卡市场兴衰:
决定邮币卡市场兴衰涨跌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是笔者认为,决定性的因素是资金流向。价格与资金的关系如同船与水的关系:即价格是船,资金是水,水涨船高,水落船低。资金流进,价格必然上涨,反之,资金流出,格价必然下跌。资金流入与流出量的大小,决定价格涨幅或跌幅的大小。
投资市场上存在很多假象和欺诈言行,唯有资金流向不能骗人。客观的观察资金流向及其大小,就可以较准确的分析判断和预测出市场的走向。
如何判断资金流向?笔者认为,判断的依据是国家实行的宏观金融货币政策。
(1)涨也资金。 2010年至2011年7月,我国邮币卡市场的大幅上涨,与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为应对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我国实行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直接关系。2009年中央政府增拨4万亿投资,加上各级地方政府数额更大的投资;大幅度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国际热钱大量流入。这些巨额资金和热钱会流向各个领域包括邮币卡市场。资金热钱的持续大量流入,推涨了邮币卡的市场价格。
(2)跌也资金。 2009年我国推行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有力的应对了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危害,举世瞩目的保持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的引发了严重通货膨胀。为应对通胀,2010年年底,我国一改宽松的金融货币政策,开始实行紧缩性金融货币政策,收紧银根,大量回收泛滥的流动性。2011年“两会”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更明确提出:2011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是抑制通货膨胀。笔者观察到,从2010年年底开始,央行采取三种手段全面收紧银根,回收流动性:
一是采用数量工具,即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高通胀的背景下,2010年以来央行已经累计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使得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罕见的升至20.5%的历史高位。
二是采用价格工具,即连续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2.25%几经调高至3.25% 。
三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即抛售国库巻和债卷回笼现金,以减少流动性。
央行货币政策从开始执行到取得的实效,通常有五个月至八个月的滞后期。2011年7月以来,我国邮币卡市场持续走低的根本原因,是执行紧缩性金融货币政策所致。全面收紧银根,回收流动性,必然导致资金热钱从邮币卡市场大量撤离,回流银行和实体经济。2011年7月以来至今,邮币卡市场持续下跌,是2010年年底以来,央行实行紧缩性金融货币政策在邮币卡市场的必然结果。
我们分析判断行情,不能一厢情愿,要有宏观经济视野。任何脱离宏观经济大背景特别是国家宏观金融货币政策的“分析预测”,只能是一厢情愿和自欺欺人的空喊。
邮币卡市场由熊转牛,取决于资金流向何时由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关键看国家宏观金融货币政策是否由紧缩转变为宽松,以及转变的程度。观察的指标是三个:1,数量工具,即存款准备金率是否下调。2,价格工具,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是否降低。3,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是投放货币还是回笼货币。
在金融货币政策没有转变为宽松之前,邮币卡市场除少数价格被低估的品种外,整体的下跌趋势,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