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本报记者 张友财)21日,西塞神舟会进入正式会期。西塞神舟宫大戏连台,三天后神舟也将隆重下水,传承起千年的纪念。
和端午一样,每一次传统佳节都是历史的馈赠,如何纪念这些悠久古老的节日,我们可以是一棵艾草,一个粽子,一次龙舟竞渡,也可以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传统节日邮票,市场行情一直不温不火,邮迷们也没想过待价而沽,那只是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致陪伴我们一年又一年的传统佳节。
西塞神舟会上了邮票
一套12枚的小版张个性化邮票上,西塞神舟会以附票的形式登场,有黑白剪纸版的神舟会现场,热闹非凡,也有开工扎船、神舟巡游、恭请祝神、打醮守夜等鲜活的现场照片,让人置身其境。
这是黄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剑走偏锋”,终让神舟会在2012年登上了邮票。在附票上印制神舟会,黄石本土的端午文化栩栩如生。
这幅小版张面值9.6元,但是发行量只有500套,尽管升值的空间不大,但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黄石人,能拥有一套,市集邮协会副秘书长干伟胜已经非常高兴。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抢先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名头后,一度让中国的端午节很没面子。2009年中国端午节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终于为自己正名。
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作为这个文化遗产的重要一份子,西塞神舟会为黄石人的端午节奉上了一年一度的盛宴。三天后的农历五月十八,西塞神舟下水,端午佳节的“节味”在长江上继续逐波蔓延。
四大传统节日票上有名
2001年6月25日的端午节,国家邮政局发行了《端午节》邮票一套三枚,这是大陆地区迄今为止唯一一套反映端午传统习俗的邮票。
第一枚邮票面值为80分,图案“赛龙舟”以我国传统的木版年画构图,两条龙舟你追我赶,舟上插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彩旗,一派吉祥气息;第二枚邮票面值同为80分,画面为五颜六色、香喷喷的粽子;第三枚邮票面值2.80元,图案“避五毒”,是被古代人称为“五毒”的五种小动物——蛇、蝎、壁虎、蜈蚣、蜘蛛,图案色彩鲜艳,生动逼真。
“小小的三枚邮票,融合了端午节的很多传统元素,讨人喜爱。”干伟胜介绍,传统节日邮票都是以年画等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把流传千载的节日习俗,浓缩在邮票的方寸之间。
2000年春节,生肖龙年,我国第一套春节邮票发行,寓意龙抬头,拉开了传统节日邮票发行的序幕。
《春节》邮票一套3枚,面值4.4元,小型张1枚,面值8元,小版张3幅,每幅9枚邮票,面值39.6元。因为是国家第一次发行传统节日题材的邮票,乐坏了铁杆邮迷们,可是让干伟胜始料不及的是,当年冒着严寒排着长队换来的,却是传统节日邮票的一度沉寂。
因为是首个传统节日题材,《春节》邮票的市场行情还不算太差。一套3枚的套票身价从4.4元涨到了19元,小版张的身价则由39.6元变成了350元,翻了近9倍。
未料,龙年发行的《春节》邮票真成了传统节日邮票的“龙头”。2001年,端午邮票,2002年,中秋邮票,2010年,清明邮票,至此,四大国家法定休假的传统节日邮票全部发行完毕。中途,2003年也发行过一套重阳节的节日邮票。
但事实上,除了春节邮票,其他几大传统节日邮票集体沉默,这么多年过去了,身价基本岿然不动。
票封片戳一个都不能少
传统佳节,寄托思念的家书,一封抵万金。
“一个信封,有了思想,就有了灵魂。”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马元林收集的一摞摞信封,里面没有重要的信,却成了他的宝贝。
一个牛皮纸信封,普普通通,看不出任何异样,惟有“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节组委会”的字样,“这有什么好收藏的?”记者很诧异。
“你看看寄件地址。”马元林指了指:山西省介休市。
原来,寄件地址就是寒食节的发源地。春秋时,“割股奉君”的晋国贤臣介子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山西介休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复出”,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从此就有了寒食节。
而同样的这种信封,马元林“重复”收集了3个。3个信封分别贴着当年首发的清明节日邮票,因为是一套三枚,就分开贴了一个一枚。
简简单单一个信封,邮票、邮戳、寄件地址的不同,内容和意义也就完全不一样,不懂的人食之无味,懂的人越嚼越香。
“小小的邮票,可以记录所有的历史。”马元林骄傲地说,如果用心了,哪怕是反映传统节日题材的邮票文化,也够你沉醉。
情到浓时人自醉。
2008年中秋节后,马元林收到了来自北京的一封信,让他爱不释手的是,寄信的朋友按照他的嘱咐,在信封上DIY了具有纪念意义的一串字符:“中秋节,首个法定假日,2008年9月14日。”盖的是中秋节当天的邮戳。
“你看,信封上的图片是北京卢沟桥的‘卢沟晓月一景。”按照马元林的说法,正好照应了中秋赏月的主题。原来,有关邮票收藏,随便一个信封、一个邮戳、一个地址都是有无穷奥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