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集邮文献的收集和研究虽然不是近年的事,但却在这几年红火起来了。办邮刊,出专著,各式研究集邮文献的邮会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看表面情况,好象是一片繁荣。作为一个狂热的文献集邮者,我却有几点忧虑。
一,集邮文献的大量出版,看似繁荣,其实是资源的浪费。套用国家经济建设总体规划中常出现的一个词——盲目的重复低水平投资。可能说的有点过分,但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首先是邮刊的出版。现在除了各级集邮协会的会刊(即官刊)都走大型化,杂志化之外,民间邮刊也朝这个方向努力。不论是个人的私刊,还是民间组织的会刊,无不以出杂志为荣。但是刊登的内容呢?我们看到的作者就这么几个,讨论的主题也不是很多。对与很多邮刊,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民间邮刊与官刊的最大区别,可能是民刊抨击时下弊端的文章偏多。但是,从文献集邮,还是集邮研究来说,评论性的杂文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况且,这些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千篇一律,几乎所有的民刊(专业性的民刊除外)都有类似的声音。那么,一个编者,一个民会,他花了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出版邮刊,真正的意义何在呢?这里面,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生活还不能独立的在校学生,经济极端困难的下岗职工,也咬牙办刊。这些邮刊,真能繁荣中国的集邮事业,促进我国集邮研究的发展吗?我有疑义。
其次,专业性邮刊和邮会遍地开花。比如以专题集邮为研究方向的民间邮会,国内就有不下十数家。他们大都出版各自的会刊,且多以杂志为主,研究内容也大同小异。相似的情况在“极限”,“原地”等领域也可以看到。就连刚兴起的“文献集邮”,也有各地都成立研究会的趋势。也许是地域情结,也许是学术分歧,但是,为什么就没有人考虑到“联合”呢?去年,依托网络编辑出版的“专题集邮研究年刊”就是各民会的联合产物。我看这第一步迈出来了,而且迈的步子不小,就应该趁热打铁,更深入的考虑联合办会,办刊。其他领域,尤其是文献集邮领域,更应该在资源被分散前,把“联合”提上议程来。
再说说集邮专著的出版。最近三五年,我国出版了很多集邮家,邮文作者的个人专著。公平的说,里面有不少精品,但也有一些鸡肋。不少作者的个人专著,收录了自己数十年在各邮刊上发表的文章。比如郭润康先生的文集,就具有相当水准。但是不是每个集邮者(包括一些集邮家)都有这么多高水平的文章可以供出专著。现在不少的专著,文章数量本来就不多,又收录的都是邮趣,交友和评论性质的,虽有一定可读性,但研究价值要打不少折扣。我们都知道,我国现在还是出书难;好容易花了毕生积蓄(可能形容的有点夸张),出了自己的专著,却又因为印量小而导致价格高,卖书难。这里面的例子太多了。我只想举贵州老年邮协的例子。他们把自己会员的文章合起来,先后出版了三本专著,因为每本书都收录了不同作者的文章,数量和质量都有保障。而且最重要的是价格相当低,真正作到“物美价廉”,销售情况可以说明问题。这个例子是不是值得其他人借鉴呢?这不单单是为了作者着想,也是为读者带来方便的事。
大家都知道,我国现在集邮的人口不是很多;而这些并不多的人口当中,有钱人更是少,大部分都是普通老百姓。在我看来,如果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不仅办的事会更多,还会更好。
二,文献集邮的水平还相当落后。
首先,我国很早就有国家级的邮票博物馆,却还没有相应的集邮文献收集保存机构。散落在民间的集邮文献收藏馆,各有优缺,难以协调,发挥的作用的也很有限。直接后果就是个人资金不足,难以办大事。在邮品拍卖会上,如果有国宝级的邮票,国家邮票博物馆还会派人来收购。而文献呢?基于历史原因,可能现在还成不了“国宝”,但这不等于里面没有珍品,罕品。可以说,目前拍卖会上文献的成交量根本不能和邮票相提并论,从保护,利用角度来说,都对集邮文献和文献集邮不利。
其次,文献集邮的研究成果还很苍白。现在就连研究的最基本成果——索引,都差强人意。而完善详尽的文献目录,错综复杂的文献历史都还没有个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除了我们起步晚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就是官方重视程度不够。我国的集邮联在这方面应该说作为不够。希望今后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文献集邮应该为集邮研究所用。
现在的文献集邮,好象是作为一种独立于集邮的收藏项目。虽然趋势不是很明显,但已经有苗头。我们看看身边的文献集邮名家,有几个是集邮大家?可能你会说,他把精力放在文献的收集上,是为其他集邮者服务,让他们更容易成为集邮名家。话虽不错,但也有局限性。集邮文献上刊载的信息,绝大部分都是反应集邮研究的成果。但每个人集邮的方向又有所不同,他不可能利用到文献里所有的信息。那么,收集文献的人要为大家服务,就要收集全所有的文献吗?这显然不现实!那么,收集文献就应该为我所用。服务邮友固然不可少,但自己也要利用手中大量的文献,在集邮研究领域作为一番。就这一点,我觉得现在的文献集邮名家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最后,我想说的是,收集文献远比收集邮票困难的多;研究文献也比研究邮票更具挑战性。爱好文献集邮的人,应该把握当下的大好时机,不论从藏品数量和研究成果上,都能尽早出好成绩,多出成绩。这不仅是文献集邮之幸,也是我国集邮之幸。
350014 福建福州市鼓山镇前溪村102号 吴星
来源 :中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