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天意外收到一个邮局信函,拆开是一幅16开版的套色邮刊——《邮视界》。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偶是收人手短, 今天拿了小礼物,兴奋之余也“吆喝”一下。
现在基本上大家生活都比较贴近网络化了,早年的《集邮》杂志和各类油印小报已经远离大伙视线多年,现在重新拿着印刷版的邮界报刊,似乎又回到1997年前那种“一报在手,天下我有”的感慨。欣喜之余,大致浏览了一下,头版配图文是一些常年和集邮界有各类交流的各行精英人士,2版开始就是许多名家大作。平时偶有关心论坛的看官,就会发现许多熟悉的名字——宝木、卓尔群 、江之水……意外看见的网名XIN老友的“慢慢做”三部曲也被摘录出版(与XIN素未谋面,但在老论坛时候心怡互动,常有交流,一尘网实名后少看见了,好像基本在001发表)。
从早年集藏而后蜕化成“投资”邮币卡,回首20多年,确实一个真心感受就是“炒家不如捂家, 捂家不如藏家”,不管是JT还是编年精品等,一是介入时机非常关键,总是低价(或低迷时期)入手(视财力 品相又好且带量),而后耐心等待(时间跨度有时候需要相当长),收益才比较显著。比如,近看三年前的各类JT 生肖版,一二轮很多品种2009年几十元,非典票 06版块、红色系列以及1992-2006经典题材等,捂得住且带量。现在行情再烂,高的不说,低的也是数倍收益,远超同期银行。
又扯远了,《邮视界》报刊中间是征售参考,内容很全,包括全部邮币卡封等,参考价也还贴近目前市场。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却是很多京沪著名商家的实体店图片。大家在尘网或是001这些年,估计或多或少都有过合作,但是相信全国大部分网友素未谋面。有了图片交流一下,距离拉近不少。整体看完,印象感受比较深是上海邮市新楼的条件似乎还不错,北京的商场背景显得略陈旧些。图片上,先入眼的宽敞明亮大气的是广州王金娜的实体店,还有沪市晓匡等实体店。最感叹的是大家应该很熟悉的网名“北京赵晓菲”,图片上的女店家不知道是否本人,显得非常年轻靓丽的样子。呵呵,见过面又有这期报刊的朋友应该可以知道。另外,图片里北京玩币类的商家都显得相当年轻有为,这或许也和近年的行情有关吧,玩邮票品类的按思维惯性上推断 应该年纪大一些。市场总在变化中,早些年的主流现在或多或少改变了。你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