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来咱们距离这么近!"

1楼
小棋子 发表于:2008/1/16 11:02: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总编辑蔡小伟(右二)出席首发温州仪式,并作激情讲话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温州读者首次看到海峡都市报非常开心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昨日下午,海都报送抵温州市邮局

  N本报记者 方传柳 李建芳 欧阳进权 王浩志 文/图

  本报讯 经过前期三个多月的筹备,昨日,创刊10周年的《海峡都市报》正式登陆浙江温州。即日起,海都报以日发行量2000份的规模,成为我省都市类报纸走出福建的先行者。今年1月1日,《福建日报》已实现了对海西19个城市的全覆盖。

  昨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总编辑蔡小伟,温州市邮政局报刊发行中心相关负责人,以及三百多名新老读者参加了本报“海都走向海西·首发温州”的启程仪式。

  首发温州,意义重大

  蔡小伟社长在首发仪式上表示,去年12月,首届海峡西岸经济区19城市党报协作会在福州召开。来自闽浙粤赣4省19城市党报的社长、总编在会上决定成立海西19城市党报协作网,形成区域内党报互动互惠、资源共享、共同繁荣的活动机制与载体。海都报首发温州,是继《福建日报》成功覆盖海西19个城市后,报业集团又一份走向省外其他海西城市的报纸,首发温州,意义重大。

  福建日报社副总编辑、海峡都市报社长谢晶思说,根据卢书记的指示和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的部署,海都报做出了走向整个海西的战略决策。海都报首发温州,对海都走向海西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鹰潭读者作诗祝贺

  

  对温州而言,《海峡都市报》的造访,显然让这个城市多了一扇认识隔壁邻居的窗口。昨日下午,一名“去福建,最远只到过福鼎”的温州读者拿着本报,看着刚刚发生在福州街头的新闻,不禁感慨:“原来我们距离这么近!”

  温州市发改委一名长期研究区域经济的官员认为,作为一份地方的都市类媒体,敢于跨区域发行,“十分不简单!把我们放在19城的第一站,对于促进闽浙两地的信息交流,海峡都市报将起到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参与本报首发温州仪式的数百名读者外,省内还有不少读者致电本报呼叫中心968111祝贺。一名远在江西鹰潭的读者祝金忠给本报发来的短信如此写道:“海峡都市报,顶着小寒天,携带海峡春,越过石山水,蛟龙北飞出,远播海峡事,广传闽风情,名誉全海西!”

  □北扩 海都报发行到温州啦

  这是一条海都人用十年汗水浇注的路。

  昨日上午7时40分,还散发着一股油墨香的《海峡都市报》福州版,在晨曦中等候在本报发行部。发行人员用红丝带,将报纸扎成一捆一捆。他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祝福10岁海都,跨省之路走得顺畅。

  10分钟后,报纸被装车送往福州汽车北站,然后换装到当天福州开往温州的第一趟班车。8时整,随着第一趟福州至温州班车的开出,《海峡都市报》正式踏上通往温州的旅程。而在两个小时后,《海峡都市报》福州版的“孪生兄弟”闽南版,从泉州运达福州。紧随《海峡都市报》福州版之后,也被发往温州。

  从2008年1月15日起,这份凝结海都人无数心血的报纸,将每天重复他们的北扩之路。

  下午1时,《海峡都市报》福州版顺利抵达温州。它被送到了温州市邮政局报刊分发组。工作人员很快将它进行第一次分发,根据订户名单,将分发到温州市区以及郊县的各大投递站。娴熟的工作人员在这一程序只需花几分钟的时间。分发完毕后进行装袋程序,海都报和其他报刊被装在麻袋中,送到邮车上开往各大投递站。1:25左右,邮车来到各投递站,海都报要进行第二次分发,再由投递员一一投递到订户的家中。也就是说,在温州,市民在当天就能看到海都报,只比本省读者迟了半天时间。

  □登陆 温州读者每天都能看海都报了

  “我们在温州居然也能同一天看到福建的报纸,原来我们距离这么近!”昨日晚饭前,家住温州火车站附近的读者李先生,刚下班回家,对于家人给他订的这份“惊喜”,感到极大的意外。这位在广告公司上班的职员,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各个地方的报纸。当着记者的面,他还拿出一份浙江本土的《都市快报》,做起了比较。“国内新闻,你们的报纸好像会更精练些。本地新闻,也更有地方特色,他们的会偏悠闲些!”对于本报昨天推出的海西名片评选活动,李先生饶有兴致地准备上网推荐。

  和温州本土读者相比,在温经商的闽商们,心里更是“别有一番滋味”。“以前要看这份报纸,只有回乡探亲的时候才能买,现在居然能在温州每天看到,不容易!”老家厦门的温州福建商会秘书长林朝发,得知本报记者当天前往温州,还早早地召集了几位商会负责人等候。

  而商会高级顾问、原温州市经贸委官员郑老先生,拿到他在温州看到的第一份“家乡报”后,这位离家二十多年的七旬老人,一言不发地看了足足20分钟的报纸。然后掏出笔和纸,在上面写下了三点意见。

  郑老说,海都报如今既然要发行到整个海西,今后的区域定位就要发生改变。他建议,为了让报纸更加贴近温州读者,在发行之后,本报应该考虑是否要增加温州本土新闻。这样一来,除了带给温州读者有关福建的信息外,还能向家乡的读者传递些温州的资讯,最终为两地的资讯交流做更大贡献。另外希望开设些有关闽商的栏目,“如果写些在外福建人的故事,我们会觉得特别受鼓舞!”

  从事鞋材、节能灯生意的陈自栽,在温州创业多年,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他说,温州读者通过阅读海都报,了解福建,从而增加去福建投资的机会。

  □特写 “我要好好收藏首日封”

  昨日到达温州的海都报,每一份报纸中都附带了本报特别印制的“海都走向海西”首日封,这可乐坏了有着浓厚集邮爱好的郑金条老人。今年75岁的郑老是温州市集邮协会理事、浙江省收藏协会温州小组副组长。昨天,他一看到“海都走向海西”首日封,眼睛发亮,脱口而出:“这个首日封,我要好好收藏!”

  由于我们是随身带着首日封来到温州,首日封上并没有盖有来自福州邮政部门的邮政日戳。“盖上邮戳更有意义。”郑老颇感遗憾。怎么办?不能让老人家失望啊。本报发行部工作人员李国春立即拿起手中电话,给福州同事打去电话,把郑老的地址告诉同事,让同事赶紧到邮局给郑老再寄来一枚。这样,寄出的首日封就会盖有福州邮局1月15日的邮政日戳,郑老也就有了一枚珍贵且具特别意义的首日实寄封。

  □声音 温州市发改委官员:“海都报进入,是大利好”

  海都报首发温州,除了第一层面满足在温州的福建乡亲关于“家乡新闻”的需求外,在温州部分政府官员眼里,却有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

  温州市发改委一位长期研究区域经济的官员告诉记者,“温州的民间资本很充裕,产业转型和升级的热情也很高,但是我们城市空间很有限,土地资源不够很大程度上制约上升空间!”

  由于受上述问题制约,进入本世纪后,温州当地产业纷纷寻求突破口。而突破口的首选地大多是长三角地区,而与之毗邻的福建,在产业环境不断提升的同时,却往往出于“了解不深、交流不够”,一定程度上被忽视。

  上述发改委人士介绍,温州生意人走遍天下,收集各地的信息,除了政府之间的交流,民间层面主要是依靠设立在各地的商会。“在外面做生意的亲戚说这个地方好,第二年马上又有一群人跟过去!”他还举例,温州市区周边的工业用地,目前是每亩300万元左右,相当于许多地方的商业用地。“几个月,在福建做生意的一个朋友告诉我,泉州那里每亩地的价格只是这里的1/10,才30万,我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组织三个工厂迁了过去!”

  但是,这种依托于口口相传的资讯收集,对于温州这个流动旺盛的市场而言,显然缺乏对一个目标区域全面和客观的认识。“《海峡都市报》进入(温州)之后,最大的利好,就是为每个普通人提供及时权威的信息,最终达到温州民间对这个邻居的充分认识!”上述发改委人士说:“你们明天登个福州有块地卖的消息,只要合适,温州的资本马上就到,这就是为我们提供了机会!”


2楼
xhm007 发表于:2008/1/16 13:29: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015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