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感 觉 珍 邮 陈秀东

1楼
一飞 发表于:2008/1/16 21:38:00

       珍邮好!因为炒新,因为无行情,老珍邮上拍卖行,新珍邮被晒晾。只能感觉,如感觉在最后一轮选美角逐中落选的美人。我国邮市“热涨冷缩”分明,把那些未进入稳定增值期的珍邮与珍贵品随行就市掀得天上人间,为胆识皆俱者创造着逢低吸纳的机会。

  新时期邮市历史不长,却是个传奇迭爆的时期。而一些传奇,又与珍邮价值体现有关。有的上升为神话,成为邮市辉煌的经典。如蓝军邮,“文”票四珍等,作为新中国邮资票品最耀眼的明星,一爆惊邮坛。尽管它们生不逢时,推迟了体现价值的时间;也只是个时间早晚的事,并未湮没于邮坛。是的,它们现在已经高高在上,已经脱离了普通集邮者。但它们曾经走过的路,均具有珍邮潜质的新品打开了思路。新时期邮市中后期出现的几款未发行品如“片兰”、“牛白片”、《贵州风光》错号片等提供了机会。这些品种资历浅,邮市低迷中被冷落,量价比不符,前景可期。

  笔者手上收集了一些珍邮随邮市向前表现的时间表。集中几款的大致轮廓飨读者。那些早也成名,高高在上的珍邮,价格也不是一步到位。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是它们的快速成长期。最初的拥有者,也不都是丰厚的高成长的受益者。《蓝军邮》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20元一枚;80年代初期1000元上下一枚;80年代末期5万元左右一枚;90年代中期80万人民币时,已经从不少人手上进出。尤其是L君,曾经拥有总存世量80来枚的四分之一,却在新时期集邮复苏之际用大部分交换缺失的老纪特票张。又如“黑题词”,1995年拍卖标的16万人民币。比它更有价值的信销封,1995年在石家庄露面时,持有者索价仅5元人民币。经在场识者竞相抬价,第一成交价只1800元人民币。再如“全面胜利”,1988年400元人民币;1993年3万人民币;1999年14万人民币;将在下月深圳举行的拍卖估价30至40万人民币等,其间有多少经手者一捂到底?倘若部分当事人一捂到底,经济状况肯定比现在强!

  探讨这种现象,虽是炒陈饭、他人披露资料的组合,也是十分有意思的问题。集中起来也能说明一些问题。首先,从新中国诞生到出现规模邮市,经历了35年时间。1988年前,珍邮流通少,一般集邮者留意珍邮,是在1988年以后,珍邮价格开始大跃进,普通上涨,揭示珍邮的文章多起来,珍邮知识普及后,刺激出集邮投资者关注珍邮意识的觉醒,但仍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未被觉醒者解决而疏远珍邮。其次,新时期以来几轮邮市行情,唤起集邮者猛增。投资意识增强的同时,邮市发展不平衡。“牛短熊长”,熊途漫漫的邮市,不少参与者皆以为邮市会就此消亡,短期行为多,制约着长远打算。集邮投资者即使认识到珍邮价值,只有“轻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轻”者,才能有耐心获得丰厚的回报。再有,尽管邮市至今未消亡,但每到邮市大疲软,邮市都会面临消亡阴影干扰,浇灭参与者萌生的向好之心纵深发展。所以,价低不是机会,变成风险。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即使是珍邮,亦被当作会随邮市消亡变成废纸一张的定位。殊不知,清朝亡了,民国亡了,全世界集邮者仍热衷那个时期的珍邮遗产。

  不否认珍邮是印在纸上的印刷品,可是在组集参展中没有叫做珍邮的纸的邮集,那是很逊色很逊色的。集邮不仅是长邮识考眼光的学问,也是邮坛斗富的聚会。退一步说,即使大规模集中经营的邮市不复存在,珍邮也不会变成无价值的纸。珍邮自有珍邮的生命力。否则,它也不叫珍邮、不是珍邮了。有谁见过名画不值钱成为废纸的?邮资票品中的珍邮,就如字画中的名画。诚然,珍邮有大珍与小珍之分,有名与无名之别。所以,珍邮也应该是人世间优质资产的一份子。之所以这样说,是我在翻阅《中国珍邮》一书时了解到,在不到20年来,那上面的珍出增值是它们存在以来绝对值增长最多的时期。以“绿衣红娘”为例——之所以以它为例,是因为在我动念写拙文时,看见《中国集邮报》上有它最新估价100至120万的消息。1986年,香港林语言琰先生以8000美元购得一枚,说明在过去近90年中,它的价格是8000美元。至今超出此价的部分,便是1986年以来的增值。所以,现如今不远之前出现的价还低的具有珍邮潜质的珍贵品,虽然不能与早中期的珍邮相提并论,却未必不能在未来找到自己的定位成为价高的珍邮。

  与早中期珍邮不同的是,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几款“未发行”品,多半不是集邮者不认同它们的“未发行”事实,却怀疑报刊上披露的存世量不实,心存提防,可以理解。因为,通常人们只把注意力放在价值已高的品种上,价还低的品种再好也会被冷落。任何一款珍贵品的产生,都来自发行量数百万或更多的发行量中,不可能存世量数十数百枚的时代因素。存世量数千数万枚,在邮人有数千万之众下,已经算是上奇迹了。它们在集邮不景气中,也许不是投资的“黑马”对象,但它在集邮恢复正常后,应该是比“黑马”增值更有保障的对象。因为,它们毕竟是在一些人认为不可能产生珍邮的时间出现的有明确的“未发行”身份的存世量少品。在未来确认过去集邮史和邮政史都有重要而不可缺失的特证功能。特别是在现在炒新中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超跌的情况下购买,几乎可以完全肯定不担经济损失的风险了。

  珍邮,作为邮资票品中的稀有品,存世量少,价值高,成为集邮家的必备品,传统邮集的必须品。不论是因错因故取消发行,还是邮资改革造就,抑或在自然销耗中碰巧产生,存在于邮海,就会被邮人发现。特别是有“未发行”之实品,如癞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不存在识别上的障碍,更容易被胆识皆具者相中借题发挥。
来源:中国邮币卡网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