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购买商品或奖券时,经常会碰到所购商品或奖券的说明词有“解释权”的告示,他们的“解释权”有一共同点,即在法律允许范围,不可在违法基础上进行“解释”。“解释权”是解决因不可预知因素而产生矛盾的一种辅助措施,实际运用概率极小。任何一种商品,“解释权”运用频率越高,则被自然淘汰的概率越大。“解释权”是一种被动性的使用工具。副作用特别巨大,运用不当,便成“诈骗”的隔壁邻居,只不过挂着合法的招牌而已。 国邮传(2002)6号文件,便是前国家邮政局长利用对《邮政法》具有解释权的一件“杰作”。这一“杰作”将邮票的邮资凭证基本属性扼杀,将邮票的宣传功能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将购邮者的合法私有财产冻结,产生了严重后果。 邮票即是邮资凭证,又是国家隐性货币,更是国家必不可少的思想武器,走不受任何国家新闻检查,绿色通道的政治宣传品。所以邮票敢于无视科技进步而永葆生机。任何政府即不敢,也不想以科技手段来取代邮票。唯中国邮政胆敢用科技产品——邮资打印机,在包裹邮寄领域,大面积的取代邮票,国邮传(2002)6号文件便是铁证。 国邮传(2002)6号文件的出笼,皆因前任国家邮政局长于1999年向国务院夸下海口:三年扭亏。眼看三年期限将至,扭亏将成泡影。尽管以印刷成本价格与地方结算,纵容,唆使地方邮政窗口不卖,舍近求远拖到京,沪两大邮市打折抛售,变相发行邮政国债,仍然解决不了亏损局面,只有将大量消耗邮票的包裹邮寄业务,纳入禁止贴用邮票范围,只允许包裹业务量十分稀少的乡级邮政贴用邮票,禁大放小掩人耳目。 说到邮政亏损,在世界范围,恐怕只有德国邮政一家赢利,其余国家基本全部亏损,德国邮政盈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邮政基础扎实:国土面积不及我国三十分之一:人口不及我国二十几分之一密不可分。德国邮政盈利属于不可类比的个别现象,人口与领土大国若与之类比,将走进死胡同,只能逐步改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德国邮政的运输车辆和邮政机械比中国邮政便宜一倍以上,道路等极比我国平均等极高数倍,投递成本不可同日而语。 去年9月月下旬在大连召开的全国邮资票品工作会议上,邮政竟然喊出了“面向市场”的口号,大多数集邮公司在这一错误口号下,近8万个邮政窗口大多数不卖编年邮票,舍近求远,专卖京,沪二大邮市,而且大幅度打折卖。卖完后又设置种种门槛,限制购买使用,使人的基本权利被邮政践踏,老百姓称邮政为骗子的骂声不绝于耳。 本来,邮政完全可以针对老百姓对邮票作为投资项目的爱好,因势利导,借用股市原理。无非就是窗口公开销售与预定相结合,过了半年发行期,留少量库存,余数全部销毁。恢复以前邮电部每年对邮票调价制度,将少量库存票品,按新价格向预定户进行新股中签式的配售。严禁幕后交易卖大户,或到邮市抛售,只配售给预定户,以扩大集邮队伍。 有人说:邮票股市化行不通。我看未必,邮票股市化并不改变其邮资凭证的基本属性,无非就是将邮资凭证的单元性,兼容为大众投资的多元性而已。科技已经进入多学科交叉兼容的时代,邮票兼容的条件已经具备,有何忧有何惧之?其实,邮政数年前便将邮票兼容,只可惜兼容对象是腐败。前任邮政局长创造性发明的印刷成本结算方法,便是将邮票与腐败兼容的铁证。一个“点纸成金”的产业,大多被邮政贪官兼容进口袋,国家将为邮政国债买单。 邮政只有尽快废除具有集多种错误于一身的国邮传(2006)6号文件基础上。走邮票股市化之路,让老百姓手中持有的邮政国债自然转换成邮政股票。投资浪潮将滚滚而来。邮政再在邮资票品的发行与销售工作中,做到“三公”原则,“歇夏”期和“周期”将烟消云散,成为历史遗迹。反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邮政难以脱离困境。一件震撼世界的宏伟大业摆在现任邮政局长案前,这就是邮票股市化——邮政“变法”。 来源:中邮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