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印章:中国文人的特有符号

1楼
二丫头 发表于:2008/1/18 10:43:00

  印章是中国文人特有的一种符号标志,在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的文牍、典籍、信札、书画上,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印章,不但印文各异,印体的材质和形象也是五花八门,它们不仅是一种个性的象征,同时也承载着历史与文化。

  印章起于何时?从现存的印章实物来看,我们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而从文献资料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已经有了关于印章使用的记载。那时的印章通常称为“鉩”(玺,音同玺),有官鉩、私鉩之分。在现存的6000余方先秦古鉩中,官鉩约占二十分之一,其中绝大部分是私鉩。“鉩”或作“土尒”,从两字的偏旁来看,也与先秦的印章多为金、银、铜、铁或玉石、陶泥及琉璃等材质符合。战国的官鉩是为官吏佩戴、行使权力所用,战国时已经有了拜官授印、辞官交印、罢官收印的制度。官鉩一般多镌刻官职名称,如“司马之鉩”、“司寇之鉩”,地方官也有在地名之下镌刻官名的,例如“沟城郡丞”一类。私鉩是私人使用的印章,一般为姓名鉩或闲文鉩,姓名印章可以有姓有名,也可以单镌姓或单镌名。姓氏鉩有以官名为姓的,也有以居住地区或区域为姓的,例如“司马”、“司徒”,或“东方”、“东野”、“西郭”诸姓,这些大多不是官鉩。

  秦统一中国后,印章在名称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官私印章统称为鉩的习惯,规定只有帝、后的印章才能称之为“玺”,而百官与百姓仅能称“印”。唐代以后皇帝的玺也称之为“寳”,沿用千余年。印章在秦时,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一改战国时阴阳文并用的形式,而是多镌以阴文,且印面施以界格,正方形施以田字格。在书体上以小篆为主,印形也以正方形为多。汉代虽蹈袭秦制,但废除了田字格,使字体更加明显洗练。两汉时,品秩不同的官吏在官印的质地、纽式上也有很大区别,皇帝一般为白玉质、螭虎纽,诸侯王为金质、龟纽,品秩二千石至千石的官员为银质、龟纽,千石以下为铜质、鼻纽,形成了很严格的等级制度。

  两汉以前,并没有纸,那么,要印章何用?原来,先秦及秦汉的印章多为封发物件、简牍,把印盖在封泥之上,以防私自拆启。当时的公私简牍都是写在竹简、木札上,封发时用绳捆缚,在绳端或绳的交叉处用潮湿的黏土贴牢,再在黏土上盖上印章,作为信验,这是那时印章的主要用途。当然,也代表了一种权力的象征和印记。后来简牍易为纸帛,封泥之用渐废,只是存在于某些物品之上。唐代的长安大明宫遗址出土不少地方进贡物上用的白石灰质封泥,上面除了有墨书的物品名称和简要说明,还有朱红色的地方机构或长官印章,形成“白泥赤印”的情况。彼时用在纸上的印章也已改为朱色钤盖,一直沿用千年。印泥也称为印色,红色印泥是由朱砂、油、丝织物和少量水银调制的,因为古代印章是盖在封泥上的,因此至今仍保留了印泥的称谓。我们偶尔也可在信笺笔札上看到用蓝色印泥钤盖的私印或收藏印,这是因为修书人或收藏者正在服丧期间,红色便改为蓝色。除了公文和日常应用外,印章又多用于书画题识,遂成为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

  在书画作品上钤盖印章,起于唐宋,但主要是兴盛于元以后。因此我们在唐宋书画上看到的钤印不多。今天见于宋以前书画上的印章大多是后来的鉴藏印。例如宋徽宗时藏于内府,见于《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上的“寳和”、“政和”、“教主道君”和天水双龙等印章多是那时钤上的。徽宗时还编有《宣和印谱》,收录了北宋以前的印章图样。

  自元代以来,印章作为一种艺术品,其鉴赏大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印章本身,一是印文的篆刻,而两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关联。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