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重视邮史研究,注意资料汇集 自从《中国集邮史》(获得中国1999世界邮展大镀金奖加特别奖)问世后,我国集邮界开始重视集邮史的收集、整理、研究,各省、市集邮协会掀起了一个修史热。重庆全国邮展上展出的《重庆集邮史话》、《江苏集邮史》、《郑州集邮史》、《内蒙古集邮史》、《株洲集邮史》、《黄石集邮史》、《阳泉集邮史》等以及2001年南京全国邮展、2002年广州全国老年邮展中展出的地方性集邮史作品,就是修史热的反映。这些邮史书共同的特点是资料翔实,考证严谨,图文并茂,对当地集邮历史作出了系统阐述,反映了当地邮品、邮人、邮事,具有相当大的史料价值。其共同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资料占有比例受限制,“厚今薄古”严重,大量篇幅是成立集邮协会后的事情,且越是近期,资料越多,显得“史”味清淡。有的书附录太多,多是历届理事会名单及其“大事记录”之类的资料。 重庆全国邮展展出了不少“汇编”性图书———将若干已经发表(或手稿)的集邮文章汇集成册,再次出版。这类符合邮展规则“文章”展出要求的书反映了我国集邮写作的繁荣。汇编书又分为两大类:一是个人著作,二是集体作品汇编。《邮苑情缘》、《常增书集邮文集》、《延陵集邮文存》、《邮票赏评》、《润玉集邮文集》都是集邮家、集邮工作者的个人文集。难能可贵的是,近年来郭润康、常增书、杨耀增、吴廷琦、施水浪等集邮家出版了个人文集,为集邮界奉献了宝贵财富。本次邮展上展出的《常增书集邮文集》汇集了作者对区票、快信邮票、侨批集邮、航空集邮的研究成果,选入了关于邮学、邮史、澳门邮事、邮坛人物的文章,内容十分丰富,这是继作者《清代民国快信研究》专著(获得1983年全国邮展大银奖)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吴廷琦是著名的区票、普票专家,也是邮文高产作家,因吴姓有“延陵世泽,让国家风”之谓,故作品名为《延陵集邮文存》。该书以时间为序编排,汇集各时期研究文章、讲座手稿、书信往来,其中不少是未公开发表的,具有很高的史料、文献价值。另一个可喜的现象是,近年来有不少集邮工作者著书立说,他们中有的原本不爱集邮,是从事邮协工作后才开始集邮研究、写作的,表现出可贵的敬业精神。全国集邮联副秘书长刘佳维的《邮苑情缘》是一部记事性佳作(获得大银奖),内容包括集邮基础知识、票品鉴赏、集邮活动研究、邮坛盛事、访谈摘录等多方面。蚌埠邮协秘书长吕维邦在职期间即有800余篇邮文发表,他先后出版《邮海漫步》、《邮市漫步》与本次展出的《邮票赏评》合为集邮文化丛书,受到集邮界的重视。戈中博、宋晓文、严忆北、樊伯钦、李建伟等邮协干部的邮文、邮书常在各次邮展、各类报刊中出现,其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受到邮人的称赞。汇编类图书的另一类是各级邮协会员论文、文章汇集的出版物,如邮展中的《河北集邮文选》、《重庆集邮学术论文选》、《邮德、邮识、邮乐》(贵州)等。在前几次邮展中,这类图书占了相当的份量,表明了各级邮协对集邮写作的重视,对集邮资料收集、整理的重视。 目录类图书向专门化方向发展,期刊报纸缺乏个性 在前几次邮展中,系列介绍清代、民国、解放区、新中国及外国邮票的大型目录相继亮相,如果说这类目录属于“传统”型的话,重庆全国邮展的目录类图书则是“专题”型的。李宝山的《中国司法印纸目录》、谈柏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美术邮政明信片图录》、狄超英的《新中国邮资封片简目录》等均属于此。前几次邮展中首有航空、航天、邮戳图、花纸头、贺年邮资片等专门目录出现,标志着目录编辑出版正适合集邮界日益增长的专门化需求,有利于推动集邮向纵深发展。 参加重庆全国邮展的报刊不多,《集邮博览》等有影响的报刊展示了自己的形象;《浙江集邮》、《重庆集邮》、《江苏集邮》等反映了自己的风格。报刊展品给人印象是内容虽新,但个性不突出,缺乏突破性创新。《集邮博览》杂志社推出了2001、2002年刊及税票研究刊,是一个新生事物,值得重视。值得一提的是由江西选送的《当代集邮》是历次邮展中第一份民间邮刊,该刊汇聚了全国众多集邮名家作者,且坚持“独家专稿”,文章涉猎面广,学术性强,引起了广泛关注。(3) 摘自《中国集邮报》(王超 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