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鉴赏家杨仁恺逝世 曾鉴定<清明上河图>真迹

1楼
我是超级邮迷 发表于:2008/2/1 19:02:00

2008年02月01日 13:27:20  来源:新华网综合

    新华网沈阳1月31日电(记者魏运亨)1月31日5时25分,中国当代著名书画鉴赏家、博物馆学家杨仁恺在沈阳病逝,享年93岁。

    杨仁恺的名字与国宝《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的命运紧紧相连,是他慧眼识珠,将从清宫流失出的一大批国宝纳入国家博物馆收藏。

    据辽宁省博物馆相关人士介绍,杨仁恺生前担任辽宁省文史馆名誉馆长、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典范。

    杨仁恺毕生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播扬,他的《国宝沉浮录》《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学稿》《中国书画》等专著,影响深远。杨仁恺扩展了中国书画鉴定学,提出了鉴定古代书画的比较参照法,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昨日(31日)5时25分,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画鉴赏家、书法家、博物馆学家,辽宁省文史馆名誉馆长、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人民鉴赏家”杨仁恺,因病医治无效,在沈阳逝世,享年九十三岁。

    杨仁恺的名字与国宝《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的命运紧紧相连,是他慧眼识珠,将从清宫流失出的一大批国宝纳入国家博物馆收藏。

    昨日,杨仁恺先生治丧委员会办公室对外发布了这一消息。在治丧委员会发布的《讣告》中称,“杨仁恺毕生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播扬,爱岗敬业,殚精竭虑,涉猎广泛,著述宏富,为辽宁乃至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享誉海内外的学界典范。”

    据了解,杨仁恺同志是于2008年1月31日5时25分,在辽宁省金秋医院逝世的。而在此前的一段时间,老人已经因身体原因入院治疗了很长时间。

    当日18时左右,记者赶到设在辽宁省军区沈阳第一干休所的杨老的灵堂时,老人的子女以及辽宁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默默地布置灵堂。

    肃穆的灵堂里已经摆满各界友人送来的花圈、花篮以及挽联,部分花和花篮甚至已经摆到了灵堂之外。本报也代表广大读者,为杨老献上了花篮。

    据《讣告》称,杨仁恺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08年2月15日(农历初九,星期五)9时,在辽宁省沈阳市回龙岗革命公墓1号告别厅举行。

    他,传奇一生

    与沈阳50多年的“鉴宝缘”

    半个世纪,让他从一个壮年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半个世纪,也让他与沈阳结下了不解之缘。

    国宝鉴赏家杨仁恺先生,曾经住在沈阳市御花园小区一个普通的民宅里。在这里,发生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

    “我是琉璃厂毕业的”

    1915年10月1日,杨仁恺出生在四川省岳池县城。1935年,20岁的杨仁恺到成都一所中学任教。

    学校离成都古董店云集的总府街很近,杨仁恺课余时间常去浏览,因而日久生情。

    后来,常有人问他师从何人,他总是风趣地说:“古董店和地摊就是我的启蒙老师。”

    抗战胜利后,杨仁恺北上进京。当他挥手向山城告别时,绝想不到,这一别竟是悠悠60载岁月。

    北京的琉璃厂和厂甸成了杨仁恺的第二所大学。回忆那段经历时杨老曾幽默地表示:“我虽不是大学毕业的,但是我是琉璃厂毕业的。”

    1950年春天,杨仁恺来到沈阳,开始在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从事研究工作,也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寻宝鉴宝之旅。

    鉴定《清明上河图》真迹

    杨仁恺刚到沈阳,就住进沈阳故宫文溯阁,他接受的第一个任务是,协助东北图书馆整理补缀《四库全书》,曾被同事称为“文溯阁大学士”。

    随后,他接受了第二个任务:清理由东北银行转来的一批文物。存在东北银行库房的这批文物,是末代皇帝溥仪1945年出逃日本路经沈阳时,被人民解放军和苏军截获的。它们被行家称为“东北货”,几乎都是顶级国宝。

    这天,杨仁恺从库房拿出一长卷,5米多长的绢本上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古代风俗画。杨仁恺眼睛为之一亮,急切地寻找款识与题跋,可惜,这幅题为《清明上河图》的巨作上没有作者署名,但是画后有金代张著的题跋,明确作者为张择端。

    杨仁恺立即对此进行了认真的艺术鉴定,最终确认,此画是张择端的真迹,他郑重地写上了鉴别结论。

    找到《聊斋志异》手稿

    杨仁恺到沈阳后,听说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后代移居西丰县,保存着《聊斋志异》手稿,这让杨仁恺极为兴奋。很快,由蒲松龄后人保存了250年的《聊斋志异》手稿转到了杨仁恺的手里,但只有上半部,下半部手稿的遗失令他十分痛心。

    领导把手稿鉴定工作交给了杨仁恺。他首先判断笔迹的真伪,再对内容进行分析,收集了很多相关资料及旁证,又用3个月的时间对25万字的半部书稿逐字逐句校勘。经过多方研究考证,杨仁恺确认手稿是蒲松龄真迹,交由东北图书馆珍藏。

    古稀之年“鉴”遍全国

    1983年9月,身为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的杨仁恺接到通知,让他到北京参加“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的工作。

    这个“鉴定小组”由7位全国最具权威的古代书画鉴定家组成,除了杨仁恺,还有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刘九庵、傅熹年和谢辰生。在这7位老先生当中,杨仁恺和刘九庵68岁,是最年轻的,年龄最大的谢稚柳已经75岁。

    当这些老人在北京聚首时,互相抱拳问候。他们先对北京的古代书画进行了鉴定,然后到上海、南京、沈阳、大连等地,对全国22个省的博物馆、图书馆、大专院校、文物商店收藏的中国古代书画,逐一过目,鉴定真赝。

    7位老人十分敬业,鉴定意见不约而同时,他们击掌大笑,有如孩童。判断不一致时,便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项工作历时8年才结束,鉴定书画2万件以上,圆满完成了全国馆藏文物的定级工作,对全国古代书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和专家定。 

 

  他,德艺双馨

    他是东北文化艺术的一棵大树

    郭德福是中国著名画家,已然退休的他曾经因创作连环画《盛京演义》而与杨仁恺老师结下了一段深厚的情谊。

    1997年,郭德福有幸见到了杨仁恺。直到2003年,杨老提议要集中辽宁最好的艺术家为辽宁打造一个品牌产品,“为沈阳画像,为盛京立传”,于是才有了集合书画名家杨仁恺、王弘力、宋雨桂、郭德福的连环画作品《盛京演义》。

    “我一直把杨老当成我的老师,”郭德福说,“有人曾经说杨仁恺老师是东北文化艺术的一棵栋梁大树,我们都在这棵大树下乘凉。”

    杨仁恺,生于1915年,原籍四川省岳池县。博物馆学家、书画鉴赏家,现任辽宁省文史馆、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2000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人民鉴赏家”称号。

    杨仁恺扩展了中国书画鉴定学,提出了鉴定古代书画的比较参照法,他的《国宝沉浮录》《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学稿》《中国书画》等专著,影响深远。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史树青、启功、徐邦达并称为“中国四大权威鉴定专家”。

    女儿追忆

    从父亲的著作中接受父教

    “我感觉父亲的教育,更多的是来自他的著作。”昨日,杨仁恺老先生的二女儿怀着悲痛的心情向记者回忆了自己的父亲。

    当提到杨老的时候,二女儿的眼中闪着泪光,“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是很少的,他的心全都在学术和工作上面。”

    说到这里,杨老的二女儿拉着记者来到一副挽联前,指着挽联上写的“足遍东南西北”几个字说,“这几个字很真实,表现出了父亲的一生始终都在外从事自己的学术传播和交流。”

    一直长期照料杨老的三女儿说:“父亲对学术的严谨态度,对我们子女有着深刻的影响。”

    友人悼念

    博物馆长的家里没古董

    昨日,记者在杨仁恺的灵堂外见到了杨老的好朋友、著名画家李树基。

    记者看到李树基的时候,他的眼圈通红,虽然灵堂外的门厅很冷,但他却一直站在门厅的位置,“我上午就到了,希望能给家里帮帮忙。”

    在回忆杨老的时候,李树基说他特别佩服杨老的清廉,“一个做文物鉴定的专家,家里面却没有一件古董,不是没有人送他古董,是有人送给他文物他就捐给博物馆,而且,还不是以自己的名义捐,是以给他送文物的人的名义捐。”

    回忆起和杨老的交往,李树基介绍,给他很深刻印象的还有杨老为人的低调。李树基说,他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新加坡,“那时候,杨老只要到新加坡去,就会找我陪他,一次和杨老一起去看个画展,杨老没有声张,只是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去看。”

  “他不屈服于权威”

    “杨老和我是忘年交。”昨日,得知杨老逝世的消息,《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作者徐光荣连称“非常可惜”。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时任辽宁美术出版社编辑的徐光荣与杨老结识,徐光荣负责编撰刊物,与时任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的杨仁恺业务往来频繁,渐渐两人熟识起来。

    上世纪90年代初,一个杂志社向徐光荣约稿,希望出一篇介绍杨老事迹的文章,徐光荣和杨老有了第一次深入接触的机会。这次采访,杨老和徐光荣感到十分投缘,因此徐光荣萌生了为杨老出传记的想法。

    2003年,徐光荣向杨老重提传记一事,杨老欣然应允。

    “杨老治学严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光荣说,当初发现聊斋志异真迹时,他不屈服于权威,坚持自己的观点。在鉴定《簪花仕女图》年代时,与他的好朋友、同为鉴定权威的谢稚柳产生争执,但是并不影响私交。(张瀚 高巍 谭皓 来源:华商晨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文物界痛失"国宝" 文物鉴定家史树青辞世

    昨天(7日)凌晨1点,著名学者、史学家、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因心脏衰竭抢救无效,在阜外心血管医院去世,享年86岁。史树青夫人夏玫云说,史老离世时头脑清晰,“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走得无怨无憾。”史老的灵堂设立地点、追悼会时间还未最终确定,确定后,将对社会各界公布。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76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