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集邮 其乐无穷
2015年02月13日 来源:中国集邮报

什么是“低碳集邮”?笔者理解:凡是从事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一切集邮活动,统称为“低碳集邮”。
自从2010年《中国集邮报》第93期刊载了笔者撰写的《低碳集邮 变废为宝》文章之后,许多集邮网站全文转载,引发了热议。目前,低碳集邮的一些做法是:1.变邮政“垃圾”,为邮政“展品”;2.处理无收藏价值的邮政“垃圾”,为造纸厂提供生产“再生纸”原料;3.大力提倡现代集邮,充分利用现代邮政产生的各种集邮资源,传播集邮文化,弘扬正能量,培养造就一批新生的集邮骨干。因为集邮降低了参展“门槛”,让更多的人参加到集邮行列中来,有利于不断壮大集邮队伍。
笔者在“低碳集邮”理念的指导下,1998年制作了《中国邮政自动化邮品》(5框),包括“信函自动分拣条形码”、“邮政挂号条形码”、“特快专递条形码”;1999年制作了《少数民族双文字邮戳》(5框);2005年制作了《中国邮资机符志》(5框);2007年制作了《国际“邮资已付”面面观》(1框);2012年 制作了《法国新邮公司两种新型邮资机符志的比较》(1框);2013年制作了《邮电公事》(1框)和《大宗邮资标签的特征与使用》(3框);2004年制作了《环境与健康》(专题集邮类,5框);2014年又制作了一部与环保题材相关的《马路的“无形杀手”》(专题集邮类,1框)。
近日,笔者又制作完成了《中国邮政:国内邮资已付日戳史》(5框)。全面介绍1954—2003年我国邮政使用八角方形邮资已付日戳的历史。该集邮展品的素材全部来自历年国内各地邮政产生的邮政“垃圾”,经过大量收集、加工、整理,用实寄封、片、简、戳记录与再现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邮政史,保存了一些具有史料价值的邮品,实现了“低碳集邮”,变“废”为“宝”的要求。
作者:吴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