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拯救”古籍:留住我们的文脉

1楼
小棋子 发表于:2008/2/18 11:08: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辽宁图书馆收藏的宋淳祐八年(1248)余卓刻本《诚斋四六发遣膏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新疆吐鲁番鄯善县鲁克沁镇宗教人士在翻阅察合台语长篇叙事诗《热吾泽突孜左合热》(汉译:左合热的文明园)手稿。这部手稿是古西域著名维吾尔族诗人艾合买提·吾加木尼牙孜在一八〇二年,用察合台语(古维吾尔语)创作的。这本古籍已经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姜 浩摄
  共收录珍贵古籍2383部的首批《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日前由文化部发布,已经通过中国古籍保护网和《中国文化报》进行公示。同时发布和公示的还有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推荐名单,共50家。据悉,这两个名单公示后将根据各方意见进行相应调整,并上报国务院批准,正式名单预计在本月底公布。

  做一项全世界前所未有的事

  古籍,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者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我国对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使承载着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古籍得以世代相传。有关人士认为,目前,我国古籍数量至少在3500万到4000万册以上。除了国家的图书馆、博物馆、文献收藏单位以外,古籍在民间还大量藏于个人、寺庙。然而自古以来,古籍频遭兵燹、水火等人为、自然灾害,近年来,古籍酸化和脆化问题也十分突出,全国几千万册古籍生存状况堪忧。

  2007年新年伊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颁布,意见指出:将在“十一五”期间实行“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全面普查现有古籍,建立《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命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培训一批古籍保护专业人员。不久,这项工作确立了由文化部牵头,包括教育部、宗教局等10大部委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当年5月,承担古籍普查登记、古籍修复人员培训、古籍保护研究等具体职责的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正式成立。

  而珍贵古籍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的工作从2007年9月开始,全国各地共申报珍贵古籍5000多部,申报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有130家。文化部聘请了简帛、碑帖、古籍、敦煌、佛经、民族语文、图书保护等各个学科的著名专家学者进行审核。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2006年8月文化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古籍定级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李致忠说,为珍贵古籍制定名录,这项工作不仅在中国就是世界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而且现存古籍数量实在太大,要从中甄选出最珍贵的,难度无法想象。另外工作中还有两个方面必须要考虑,一是在历史发展中,古籍有过多种不同载体,除了简、帛、纸,甚至还要考虑到原本不算古籍的碑帖;另外,我国是多民族文化体系,留存到今天的有不少少数民族文字的古籍,各方面兼顾下来的结果是量更大了。而考察鉴定古籍还有辨别真伪的问题,所以要做的工作真是非常多。

  经过几个月的评审,最终,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有2383部入选,分汉文古籍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两大部分,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元化特点。其中简帛117种、敦煌文书72件、古籍2010部、碑帖73部以及少数民族语文古籍111部。入选的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包括15种语言,既有现在仍在使用的藏文、蒙古文、彝文、傣文,也包括历史上出现过但现在已不再使用的焉耆-龟兹文、西夏文等。

  一批珍贵古籍浮出水面

  据介绍,我国的古籍共分四级,其中善本分三级,普本为四级,此次珍贵古籍目录的入选标准原则上要求二级以上,是善本中的善本,件件堪称国宝,它们都有自己的一段传奇故事。

  江苏省此次有314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列全国各省第一。千年敦煌写经孤本《佛说三十七品经》是东晋敦煌国宝。这部经在古代的佛经目录里有,但至少从南北朝时期起便被认为已经失传。此次在南京博物馆被全国佛教、敦煌学研究专家方广锠教授发现,方教授大喜过望。由于敦煌写经大部分是唐代的,因此早于唐代400多年的东晋时期写经就显得格外珍贵。据推测,它可能是1942年敦煌学权威、历史学家向达带领西北史地考察团到敦煌考察时买的,从此就一直在南京博物馆沉睡了60多年。目前全世界仅此一份,极为珍贵。

  现藏辽宁博物馆的宋淳祐八年(1248)余卓刻本《诚斋四六发遣膏馥》,系采集宋代大诗人杨万里文章中锦词秀句,编为四六骈文,书名之“膏馥”,乃取自唐元稹所撰《杜甫墓志铭》“残膏剩馥,沾溉无穷”语。该书采用竹纸印制,十分精良。1988年傅熹年先生曾经眼,认为是宋代闵刻上乘之作。此书自宋代刊布以来,各家书目鲜有著录,堪称传世孤本。上世纪20年代末此书从清宫散出,后入长春伪皇宫收藏,上世纪50年代初入藏东北图书馆(今辽宁省图书馆)。

  此外,通过这次古籍普查和申报工作,还有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藏《十三经注疏》等不少珍贵版本浮出水面。评审过程中,专家们对照书影照片,参照过去的古籍善本目录和各馆申报说明,反复一一核对版本,发现很多著录为相同版本的古籍,实际上不尽相同。

  愿古籍“拯救艺术”后继有人

  古籍保护一般分为原本保护和再生保护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对古籍原本进行妥善保存和修复;后者是对古籍进行影印或整理,对古籍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转移保存和再揭示,通过出版、缩微和数字古籍化等工作,使古籍化身千百,永久传承。文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将依靠现代化手段,将缩微复制技术与数字技术结合起来,提高古籍的保护和利用的效率。今年还将筹建第一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拟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促进古籍修复工作。有关部门将大力推广已经被证明是成熟、安全的文献保护技术,对古籍加以科学保护。

  而古籍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培养古籍保护、修复和鉴定人员。据悉,目前全国至少有超过1000万册件等待修复的古籍,然而,据粗略统计,全国范围从事古籍修复这一职业的,不超过100人。

  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成立后,立即组织了3次面向全国的古籍普查培训和一期古籍修复培训,共培训学员150人。但李致忠认为,相比较古籍辨伪甄选工作的量,人才太少,力量也不够强。为此,还需要进行扎扎实实的、较长时间的努力。

  古籍修复很脏、很累,以往的从业者待遇也很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国家和地方举办过各种古籍修复班培训,但各种原因导致人员流失严重,以福建为例,十几年前福建省图书馆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在全省范围培养了13名修复人员,时至今日,仍在从事修复的只有一位。

  业内专家指出,古籍修复是一门既费心又耗时的“拯救艺术”,还必须科学、规范,防止不可逆的“破坏性修复”造成恶果。修复人员不仅要拥有修复技术,还要有更广泛的知识范畴,除了古籍知识,他还必须是懂历史、化学、生物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从开始培养到比较成熟而且达到数量可观,无疑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和人们对行业认识的提高,特别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实施,会使修复工作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同,修复人员的地位也会得到逐步提高,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不断改善古籍修复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更重要的是,古籍修复工作的从业者,需要一种担当精神,需要一片赤诚之心,也要勇于肩荷起弘扬民族精神的神圣使命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76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