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邮坛老马更识途——马驎

1楼
杨驰凯 发表于:2015/6/8 22:40:00

    马驎,祖籍河北南宫,汉族,***党员,1954年生于武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大队政委,大校军衔,副教授。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四届常务理事,三、五、六、七届理事,首批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四、五、六届学术委员。湖北省集邮协会二至八届常务理事,二届副秘书长,四至七届副会长,首批省级会员,一、二、三届邮展委员会主任,七届学术宣传委员会主任。

    马驎,姓马属马,对马情有独钟。因居大校军衔十余载,喊“马大校”者有之;因出任多届湖北省和武汉市邮协副会长,喊“马会长”者有之;因受评首批全国集邮联会士,喊“马会士”者有之。但更多的邮友,却喜欢亲切地直呼其“老马”。
识邮——高起点
    马驎集邮始于1963年。路过离家不远处的邮票门市部时,橱窗中五彩缤纷的邮票,瞬间吸引住了这名三年级小学生的眼睛。在人头攒动的换邮人流中,他拿着几角零用钱,买到了平生收藏的第一套邮票——纪114《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从此,集邮相伴一生,嗜而不辍,欲罢不能。上中学时,他收集的信销票和盖销票,已是厚厚九大本了。
16岁参军以后,连队每天都有大量信件寄来。这成为马驎续写邮缘的“源头活水”:每天再忙再累,他都主动去给战友们当送信员。征得同意后,再剪下邮票回去泡揭。一位老兵听说他喜欢集邮,特地送了一套特74《中国人民解放军》邮票给他。连队指导员专门找到在涉外机构工作的老战友,帮他索取外国和香港地区邮票。
    初中没毕业就参了军,马驎却从未因此而放弃过强烈的求知欲。当战士期间,他把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读书自学上。订邮刊、买邮书、剪邮文、看邮展,凡是与邮相关的,他都喜欢。日渐丰厚的知识积淀和邮学素养相互交融,使马驎的视野和思维得到稳步扩展。对海关邮政史的了解,引起他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兴趣;认识清代八卦戳的结构,勾起他对《易经》的好奇心;通过欣赏生肖、民居邮票,促使他系统学习中国民俗学;从世界珍邮中,他思考起政治经济学原理。在部队期间,他凭着勤奋好学,先后取得了武汉大学专科和军事经济学院本科学历。
    1985年4月,马驎的邮集参加第四届中国·罗马尼亚邮展。同年5月初至10月20日,北京首次举办全国范围的集邮知识竞赛。马驎从10万多答题者中脱颖而出,荣获本次大赛唯一的特等奖。为此,他被所在部队记三等功,成为军史上因集邮而立功的第一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马驎把刚刚领到的三等军功章,毫不犹豫地赠送给了北京市集邮协会。此后,他又连获北京、武汉、十堰、宜昌等地邮识竞赛第一名,并获全国“邮票上的科学文化知识”竞赛湖北赛区第一名、全国复赛第一名和电视抢答优秀奖。
    识事——众乐乐
    1980年,马驎带头在所在部队成立起集邮小组。他用自己的邮藏编组成各类邮集,利用军营春节文化活动之机,展示给战友们看。他每年举办的新春邮展,成为该部队的保留节目,让干部战士们津津乐道。由于部队属于战略仓库,位于后方的深山老林,人烟稀少、生活枯燥,马驎就经常深入到各营区,辅导官兵们开展集邮活动。他的汽车、火药与兵器、军服、中医药、库区风光等专题邮集,与仓库特点结合,展出在哪里,就受欢迎到哪里。1988年,总后勤部在该部队召开全军基层文化工作现场会,邮展成为现场观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在这一年,马驎参加首届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培训班,以笔试、口试和实习全部第一的成绩,成为一名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并参与了此后多届全国邮展的评审工作。
    到军事经济学院工作以后,马驎经常到干休所指导老干部们开展集邮活动,到学员队给战士们上集邮兴趣课。身为机关政治协理员和学员队政治委员,他把邮票作为教具,给机关干部或学员们上党史、军史、现代史课。在他的指导下,该校成立了10多个集邮小组,每年都举办邮展或邮识讲座。
    集邮几十年,马驎的邮藏已经非常丰富:新中国各时期邮票、邮品应有尽有;民族特色、文化题材邮票涵盖各国家和地区,军事题材邮品及资料更加齐全;个人藏书逾万册,国内所有公开发行的集邮报刊都有完整收藏,还有相当数量的港台地区邮刊。以此为基础,马驎的集邮造诣日益精进,并始终注重进行学术研究,1996-1998年,先后出任《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集邮百科全书》、《中国邮票大图典》分科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识途-接地气
    1986年回到武汉工作以后,省、市邮协成了马驎的第二个家,多的时候一周会去三四次。从文件起草到活动策划,从邮展组织到具体评审,从学术会议到常规工作,他都置身其中、忙个不停,从不把自己当外人。多年以来,马驎利用节假日走遍了荆楚大地的大小县市和驻军单位,以及周边的湖南、贵州等许多地方,为他们义务讲课、培训骨干。不管走到哪里,他都要影响和带动一批人加入集邮行列。在全国邮展、各地最基层的集邮活动、部队官兵邮迷中,人们时常都能看到他活跃而矫健的身影。对此,马驎的妻子和女儿感触最深:“这些年来,他难得有空闲和我们欢聚。他热爱集邮事业,是一个难得的好邮友,却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
    湖北集邮网从筹创到2006年正式开通,里面都蕴涵了马驎等人的心血。网站的开通,让马驎焕发出第二青春。在这里,他与海内外众多集邮网友尽情地零距离交流;全程参与策划、组织和实施了2007全国首届网络邮展、“2008我的奥运”湖北省青少年邮票网络设计大赛、2009年以来的历届全国佳邮评选网络投票、2010湖北省邮协女会员集邮成果网络展、2011“庆建党九十周年,迎无锡亚洲邮展”湖北省青少年集邮征文、2012“龙年龙戳”网上接力赛、2013“最受大众喜爱明信片”全国网络投票、2013“荆楚邮情”湖北省集邮征文等全国、全省大型网络集邮活动。2009年,他作为武汉市的形象大使,参加了“华诞六十·邮情天下”洛阳世界邮展全国60城市巡邮活动。
    2010年退休以后,马驎退而不休,每天按时到湖北省邮协秘书处上班,全身心投入到他的这第二个“正式职业”中。身为《湖北集邮》杂志的执行主编,他早早就准备好来年的全年各期办刊计划,从栏目设置到重点内容,全部一一制定到位。编办每期杂志时,他根据当期内容和作者的研究特长,在全国范围内重点约稿;稿件发来后,他沉下来集中时间,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地编好自己所负责的每篇稿子;版样排好后,他主持召开审稿会,对所有细节作最后的完善。如今,这本全国首家全彩精印的省级邮协会刊,早已是声名远播、好评如潮,以大银奖获2010年杭州全国邮展集邮期刊类最好成绩。
    莫道此行多名利,邮坛老马更识途。放眼集邮界,爱邮懂邮之人并不少见,但以实际行动把集邮当作一生的事业去追求的却是凤毛麟角,马驎即是其中一员。他集邮50年,没有留下什么可资炫耀的财富,也没有留下光芒四射的奖牌,留下来的只有满满一大箱参与集邮活动的聘书和荣誉证书……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