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晋祠彩塑小版张邮票是为山西省太原市建城2500周年而发行。
晋祠在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翁山下,晋水发源处,晋祠的历史根源渊源。据历史记载,周成王封他弟弟叔虞于晋,后人纪念他,才修了晋祠。又为叔虞的母亲,“邑姜”建了圣母殿。殿的中央是“邑姜”像,而左右两庑就塑了40多位侍者。殿初建于北宋的天圣年间,重修于崇宁元年。(1102年),而在殿内圣母像的座台背后有墨书元右二年的题记(1087年)。这堂雕塑完成于元右二年当无疑问了。这时正是北宋人才辈出的时代,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范宽、郭熙等等都在此前后活动着,而晋祠又早就是名胜之地。唐太宗亲自写了温泉铭,李太白写了“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的名句,宋代的范仲淹也有诗歌颂,所以大部分雕塑家都不留名,这堂雕塑的作者也就无径考查。主像“邑姜”即圣母殿的“圣母”,真如很多宗教雕塑一样,由于仪轨、身份的限制,做得比较拘谨、刻板,精彩之作全在于这群侍女之中。严格说来,42尊像中有宦官5尊,着男服的女官像4尊,其中有几尊我看还是后来补加的(这几尊都比大部分原作大了一号),总的尺寸都和真人大小差不多。这些侍从都是各有专职,身份、性格也是无一雷同。举手投足,顾盼生姿,世态人情,纤毫毕现,几乎可以给她们每人立个小传。
本套邮票精选的是33尊侍女塑像中具有代表性的“如意”、“持巾”、“奉玺”和“歌舞”4尊,也是古代古建筑中“六尚”之说中的“尚宝”、“尚室”、“尚玺”、“尚歌”、“尚舞”和“尚膳”的前四尚。这4尊彩塑分别从神情动态、服装款式和寓意的不同代表了晋祠彩塑的风采神貌。晋祠彩塑小版一为如意侍女和持巾侍女,如意侍女像年龄不是很大,却满脸辛酸。虽然手中拿着贵重的珍品玉如意,可脸上并无喜悦。是没从离开父母的悲哀中摆脱?还是看到宫廷中的尔虞我诈而害怕?披巾滑落下来也来不及披上,只是松松绾在一起,让人见后倍感怜悯。持巾侍女像的年纪比较小,只有十六七岁,她的披巾微搭载胳膊上,腰间垂菱形玉环绶带,她年轻貌美,聪明伶俐,应该是一个深受圣母喜爱的侍女。正因这样,她脖子一梗,小嘴一噘:走,到圣母那儿评理去!把一个小侍女倔强活泼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晋祠彩塑小版二为奉玺侍女和歌舞侍女。奉玺侍女左手托印,右手护印,身体略向前倾,眼睑微微下垂,似乎正在打量手中的印玺。她外表严肃,一丝不苟,内心却紧张得怕有失误,尤其是她用自己的袖子裹住托印的左手,更显出她的尽职尽责,忠心耿耿。歌舞侍女尤其以人瞩目:她身材苗条,相貌清秀,手拿绢巾,一看就给人以擅长歌舞的感觉。从正面看她含羞带笑,似乎刚唱完了一曲受到表扬,从侧面看她眼睛红肿,眼角含泪,一副悲苦的神情。受古代戏子地位的影响,她一面对着圣母强颜欢笑,另一面背地里却又伤感落泪。
这组国内罕见的侍女群像,在艺术风格上,已经摆脱了自南北朝以来宗教合身的束缚,而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刻画上。它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决不会是建筑主人的意图,而恰恰是雕塑艺术的深刻构思。从中,我们看到了北宋社会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真实人物,体会到她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由此产生的复杂心态和深刻个性。1954年,我国雕塑艺术大师刘开渠先生看到这组雕塑后,不仅发出如此的感叹:“这是人的社会、令人难忘的、抒情的、美的境界。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品之一,在我国雕塑史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侍女们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是艺术却把他们真实、永远地留给了后人,告诉我们,在1000年前,有这样一些人就是这样生活着。不朽的形象使我们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神奇,这就是晋祠彩塑带给我们的感悟和启迪。
晋祠彩塑小版既是文物题材,又是旅游题材;既是历史题材,又是艺术题材;既是宗教题材,又是女性题材;既有传统的文化研究价值,又极具现实的意义。收藏价值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