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淘宝网上邮购了一份北京某知名邮刊(第6期),其中所刊的《征售目录》中的售价接近近期交易行情,而收购价却低得让人心寒!粗略统计了一下,收购价基本上都是所列售价的一半价格还要低一点儿。这是为什么呢?
而且,在小版年册中的售价和收购价还小于其前面所列的小版张每年单品种合计价格,这更让人费解。
那么现在的滚动播报的行情既然是成交价,按情理,售价与收购价应该不会有大的差距,否则怎么会成交啊!
同时,这份价目表又是许多地方(非京沪)的邮商收售邮品的晴雨表,如此的落差,怎么能继续担当这一重任呢?
用句网络用语啊,这靠谱吗?
长此以往,这份邮刊的威信何在?
可能杞人忧天啦!
(欢迎探讨,不喜勿参。拍砖与不文明者绕行!)ylzr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