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以收藏的名义 审视当代艺术作品

1楼
震荡上行 发表于:2008/2/28 12:28:00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美术史是最好的老师

  不管是私人收藏,还是美术馆,必须学习美术史、读美术史才能知道怎么收藏。比如说,我们美术馆定位的是当代艺术,就需要梳理当代艺术的流派、代表性的画家,梳理当代艺术年轻的艺术家,否则你收藏的东西就是乱七八糟,不成系统。你收藏了一张国画、一张油画,这种不成体系的收藏是爱好,不是收藏家。

  前段时间我见到了一位德国收藏家,他跟我说他不会收藏自己不认识的艺术家的作品。他要是喜欢哪个艺术家的画,就经常跟艺术家交流、经常聚会,他才能收藏艺术家的作品。我很好奇他为什么这么做?他都收藏些什么?这位德国收藏家说他收藏能够真正打动他的,真正影响他人生的作品。我发现他收藏的全部是情感性绘画,一看你就想掉眼泪的那种,很多都是悲剧题材。

  这位德国收藏家的收藏很另类,但也给了我们启发。当代艺术之所以在世界上、在中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因为它是智慧的审美。当下这个时代对一件作品手艺的要求不是那么高,要求更高的是一种智慧和情感层面的表达。

  香港百仕达地产营销策划总裁罗雷:艺术收藏让企业百年不倒

  还记得美国洛克菲勒吗?它作为一个企业今天来说已经不具备太多的先进性,可能很多人已经不记得它曾经是做什么的了,但是如今洛克菲勒家族仍然被全世界尊重,因为这个家族对整个美国文化艺术事业的资助。

  洛克菲勒给中国企业一个很大的启发,一个企业不可能永远都保持是最优秀的。也许企业家应该拿出一些资源来做更长远的打算。

  作为房地产企业怎么找企业战略发展和艺术收藏的平衡点,其实很简单,在美术馆旁边的物业价值都是很高的,这些当年非常普通的地方,因为很多艺术家的到来而使得整个地区的价值都发生了大改变,比如北京的大山子798、宋庄等。

  我们正在进行上海老外摊的旧城改造项目,其中有一栋老房子曾经是英国办的博物馆,我们就决定把那里做成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美术馆,结果很多世界顶级奢侈品牌都对这个美术馆非常有兴趣,也愿意利用老建筑推出他们的展览。我想未来这可以成为企业收藏区别于其他收藏机构的特点。

  上海张江当代艺术馆馆长李旭:研究历史的收藏家才是高级的收藏家

  我曾经有个关于吃的说法大家都很同意,第一层是充饥,为吃饱肚子,第二层是营养,第三层就是美食,对收藏来讲,我也觉得有这么几个层次。

  投资和升值,追求经济价值。这类收藏家注重艺术家的名头、升值的潜力,至于作品喜欢不喜欢并不重要,甚至有的人买来了作品包装也不拆,就放在拍卖公司那儿,秋拍的时候再往外拍。以这种目的收藏根本不是收藏家,我认为他们是投机的人。他们买东西是凭耳朵听杂志怎么说,听画廊怎么说,自己的眼睛完全不看作品,没有审美观。

  审美和炫耀。这类人收藏艺术品就是觉得好看、喜欢,向圈子里的人炫耀,我买得起这样的东西,它和我的家具多么搭配,结果往往是花很贵的钱买庸俗的东西。

  收藏研究历史。一个高级的藏家是有历史责任感的人,一开始喜欢某一种东西,可能是绘画中的小门类,之后投身于系列的研究中。有一些藏家来上海美术馆捐赠藏品,我们说把作品是某某家族捐赠的写上等等,他们说都不要。我想,中国将来这样的收藏家会越来越多,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在国家的历史上,那是收藏家最高的境界。我问这个问题是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大未来画廊(台湾)负责人林天民:艺术品曲高和寡时去收藏

  我喜欢的作品是要有文化内涵,充分显示文化的特质,文化的符号,文化的图腾,“民族性的作品不一定是好的作品,好的作品一定有民族的内涵”,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盲目地收藏一遇到社会经济转折,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上世纪80年代,日本艺术市场最巅峰的时候,一件作品今天三百万美金,过几天就是上千万美金,之后日本出现泡沫经济,跳楼的人不是买艺术品的,就是搞房地产的。

  这么多年来,我对艺术品和美术品的认知强调掌握一个曲高和寡的时机,当艺术家的作品还没有被广泛认同时,这就是收藏的最好时机。1994年,我用5万美金买了一件美国波普大师安迪沃霍尔的作品,1998年我卖给一个藏家时就是50多万英镑,如果搁到现在可以卖到几百万英镑了。最终艺术品的价值会还原到它在美术史的高度,好的作品一定会有适当合理的价格反映。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76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