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海南省古玩学会秘书长宋梓亭讲述手稿收集过程
手稿里有张岳菘为其八弟手画的照片等珍贵史料。刘孙谋摄
|
海口几位收藏爱好者在旧纸摊上无意间购买到20多年前的《抢救定安文物古迹志》手稿,上面贴有很多难得一见的文物图片。这一发现引出很多谜团:此手稿而今为何四散流入社会,是被盗了或是被不慎丢失了,或是被当成废纸卖掉了?为解开这些谜团,省古玩学会秘书长宋梓亭今天特意把整套手稿带到报社,希望向社会征集线索。珍贵书稿惊现旧纸摊 这套《抢救定安文物古迹志》手稿现已泛黄,破旧的格子稿纸上,是用钢笔手写成的字体,上面有涂改的字迹,稿纸上贴着很多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很多文物令省古玩学会秘书长宋梓亭叹为观止,连称“非常宝贵,难得一见”。 宋梓亭讲述收集这套手稿的曲折经历:古玩学会一些收藏爱好者经常下乡淘宝,2年前,一位姓陈的朋友偶尔在海口一偏僻的小镇上发现,旧纸摊上摆着几十张泛黄的手稿。具有多年收藏经验的陈先生心里一动,被上面的文物照片牢牢吸引,当即花钱把这些残缺不全的手稿买了下来。 当这位姓陈的朋友饶有兴趣地把淘到的文物普查手稿拿给宋梓亭看时,他的第一感觉是,这些手稿背后有故事。宋梓亭以秘书长身份郑重地交代朋友,以后要多留心,尽可能把整套手稿收齐。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位藏友共同努力,在几个不同的旧纸摊上,居然把全套手稿都花钱收齐了。 宋梓亭花了不少时间整理这套手稿,因为天长日久,以前的格子纸都已经残破不堪,他买来很多白纸,如装裱书画般,把那些破旧的手稿贴在上面,按顺序理齐。专家:手稿很有价值 《抢救定安文物古迹志》手稿有380多页,每张纸介绍一类文物,附有50多幅黑白照片。手稿上有许秀令的题字,他曾是定安县委书记。《序》由张泰坤所写,他曾是定安县长。 手稿在扉页上感谢了定安县文物古迹普查的盛况:学校老师、农民、矿工、农民、工人、经常上山砍柴割草的妇女,都为文物普查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协助。有很多人捐献出了珍存的文物,上面还列举了捐献者名单。 “文物普查报告行文朴素,对定安境内的文物古迹进行了描述,有据有实,照片也拍得自然。”宋梓亭评价说,它肯定是一集体作品。看得出,普查队工作人员亲自走访过很多地方,文物普查历时多年,普查过程相当艰辛。 “这份来之不易的文物普查报告为何四散流入社会,是被盗了或是被不慎丢失了或是被当成废纸卖掉了?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宋梓亭说,即使这本书得以出版,手稿也具有收藏价值。因为里面有很多照片都是用过去的老相机拍的黑白照片,是不可复制的。 宋梓亭说,经他和朋友们下乡考证,手稿上面的文物古迹有的还存在,有的已经不存在了。记者追踪手稿背后故事 《抢救定安文物古迹志》上印有很多编写者名单,记者在定安多方打听,很多编写者已经作古。 记者辗转寻找到当年文物普查队队长许荣颂,他今年已经72岁。1982年开展文物普查时,他是定安县文化馆干部,退休前,曾任定安县政协副主席、定安县博物馆馆长。 “1982年,定安响应全国文物普查的号召,第一次进行文物普查。这次普查历时3年,《抢救定安文物古迹志》于1987年出版。”许荣颂说,“普查队成员有10多人。我们顶着烈日和风雨,一个村挨一个村地搞普查,跑遍了定安所有的村镇。那时单位没有汽车,普查经费有限,为了省钱,我们舍不得坐公交车,有时骑着自行车,有时步行,普查过程非常辛苦。”那几年,他们抢救回很多珍贵文物。 “20多年过去了,当年参加普查的干部们大都已经不在人世了,我们见过的一些古迹也消失了。”许荣颂感叹不已。手稿何以流入社会? 闻听收藏爱好者在旧纸摊上收集到定安文物普查手稿,原定安博物馆馆长许荣颂感到非常震惊,继而非常惋惜。他说,定安文稿普查文稿虽然曾经出版印刷,但原稿仍然是很重要的资料,具有历史价值、档案价值和研究价值,特别是那些老照片,丢掉了再也没法挽回,印在书上的照片毕竟没有原始照片清晰。 定安县博物馆于1985年成立,许荣颂担任馆长多年,于2004年退休。他说,文物普查结束后,相关手稿被存放在博物馆的档案柜中。手稿为何会流入社会?他感到非常不解。 记者向现定安博物馆苏馆长寻问此事。苏馆长说,他于2002年进入博物馆工作,知道定安做过文物普查,也看过文物志的印刷品,但从来没有看到过《抢救定安文物古迹志》手稿,不知道手稿为何会流入社会。 记者从省古玩学会秘书长宋梓亭处了解到,收集到《抢救定安文物古迹志》手稿的几位收藏爱好者现已决定,为妥善保护这些失而复得的手稿,他们会把整理好的手稿交给档案部门收藏。 作者:许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