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武英殿外排长龙 争睹《清明上河图》 图

1楼
杨驰凯 发表于:2015/9/10 10:56: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慕名前来参观石渠宝笈特展的观众太多,故宫在武英殿外采取了限流措施,一次只允许200人入殿参观。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石渠宝笈特展上故宫镇院之宝《清明上河图》10年来首次全卷铺开展出,最为引人注目。 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伯远帖卷 王珣(东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三札卷 米芾(宋)

  本报记者 刘冕

  故宫武英殿10年前作为故宫博物院的书画馆开馆以来,一直以清幽著称。不过昨天,这里接待了8500多观众,而且有的人排了两个多小时队才进入殿内。

  原来,石渠宝笈特展开幕了,《清明上河图》全卷10年来首次展开亮相,《伯远帖》、《五牛图》等283件难得一见的重器携手露脸儿,观众可以免费参观。最近3年内,能直面这批国宝的机会就是展期的这两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中国书画史上的珍宝都配上了详细的说明牌,而且可以算是近年来京城各大展览中最详细的一版,不仅写清名字、尺寸等基本信息,流传历史、鉴定名家等背后故事一一标注。三分之一的展品还配了二维码,观众拿智能手机扫一扫,就可以与名作轻松交流。

  主殿:82件国宝串讲中国书画史

  主殿中的82件(套)书画件件堪称经典。东晋顾恺之的《列女图》(宋摹本)和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我国最早名家人物画和山水画的风格。东晋王珣的《伯远帖》为王氏家族惟一传世真迹。其他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皆为传世绘画经典中的经典。值得注意的是,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朝宸翰集体亮相,实属首次。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展出的文物规格之高,一级品之多,在故宫博物院乃至博物馆界都是难得一见的。”

  不过除了看名作,故宫更希望观众能够通过展览看懂跌宕起伏的中国书画史。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展览名字选择了更学术化的“石渠宝笈特展”,而非知晓度更高的“清明上河图特展”。

  揭秘 1229件石渠宝物现居故宫

  “石渠”一名,典出《汉书》。西汉皇家藏书之处称“石渠阁”,在长安未央宫殿北。乾隆帝以“石渠”为内府书画著录命名,表现了对古代文化传统的景仰和追溯。清宫书画著录分3次编撰,分别在乾隆九年、乾隆五十八年和嘉庆二十一年,因此成书分为《石渠宝笈》“初编”、“续编”和“三编”。

  故宫书画部数十位专家耗费7年整理研究发现,目前有1229件石渠宝物仍常住故宫,其中包括书法228件、绘画作品1001件。

  西配殿:“新”文物代表亮相

  目前已知的故宫藏石渠宝物的编号有“故”和“新”之别。这是因为距《石渠宝笈》三编完成至今,已过去了两个世纪。书中所著的万余件书画也历经聚散。899件“故”字号文物从未离开故宫,而330件“新”字号则属于“失而复得”的珍宝。

  在武英殿西配殿,专门为这些文物代表开了专场,领衔出场的是《五牛图》。这幅画是唐代画家韩滉的代表作,也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

  透过展柜玻璃,微泛黄的画卷上,五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专家介绍,这幅画的纸质为麻料,具有唐代特点。

  如今,经过修复后亮相的《五牛图》可谓容光焕发。单霁翔说:“经过社会各界和故宫人的不懈努力,流散之件通过捐赠、拨交、购买等各种途径不断回归博物院。一些饱经沧桑的珍贵书画在重新回归后,得到了妥善的修裱和保护,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石渠宝物回家。”

  揭秘 老纸熬浆补“牛”

  1977年,故宫专家决定重新修复《五牛图》。经过淋洗脏污,画心洗、揭、刮、补等繁杂手续,五牛“复活”。当时画面有些地方已经残破,老匠师用原纸熬浆修补破洞后补笔。这也成为文物装裱修复的经典。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  

  延禧宫:15件石渠宝玺首展

  与紫禁城西侧的武英殿对应,西侧的延禧宫也推出了《石渠宝笈特展——编纂篇》,以《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来源、编纂人员、编纂体例、贮藏地点及其版本与玺印5个部分逐次解剖这部巨作。

  这里的72件展品,可以让观众看到不少“花絮”。比如这部书都保存在哪儿?124处遍布宫内、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等处的藏书点被一一标注;还有这部书的编辑长什么样?有些清人绘的画匠图可以窥视一二。

  不过,最值得一看的当属15件宝玺。尤其是《石渠宝笈三编》所用的“嘉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庆鉴赏”、“宝笈三编”五玺,甚为珍贵。  

??? 新闻现场

  限流措施昨日用在了武英殿外。开幕20分钟,殿外靠东的石桥上已经排起四五十米的长龙。虽然没有树荫,但是不断有观众加入队伍。

  正殿内,展柜前“贴”满了观众,大家缓慢前行,一步一停,仔细欣赏着每一件展品。再往里走,一个转弯处的队伍尤其长,前行速度更慢,不过每一位观众都会默默地站到队尾,只为一睹《清明上河图》全卷风采。在这幅长卷的展柜前,工作人员不停地提示:“请您抓紧时间参观,不要不动!后边还有人排队。”

  据不完全统计,仅昨天一天,就有8500余观众参观了展览,有的观众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才得以一睹国宝风采。

  如何才能更好地欣赏这些国宝?单霁翔支招:看宝请早。

  他说:“由于比较脆弱,珍贵的书画作品只在春秋两季才适合展出。而且每次展出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之后需要休养至少3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此次石渠宝笈特展分两个阶段。第一期为9月8日至10月11日,第二期为10月13日至11月8日。《伯远帖》、《清明上河图》等国宝只展前半程。

  同时,为了保证参观质量,武英殿特展期间展厅限流200人。在国外博物院类似的限流并不罕见,为了看到一件重量级的文物排上一两个小时队也是值得的。故宫还专门印制了石渠宝笈的图书,供排队观众提前了解展品幕后的故事。

  展览幕后

  1.专人24小时盯宝

  鉴于展品珍贵,此次展览在原有基础上,在武英殿东西配殿和延禧宫展场加装恒温恒湿设备、展柜。故宫甚至打破了常规——殿内24小时供电,专人24小时值守。

  2.一周后上网看展

  一周后,故宫将推出石渠宝笈网上特展。方便不能到现场的观众了解这段历史,一睹国宝风姿。

  3.500台讲解器租费观众说了算

  为了这个展览,故宫增加500台专用自动讲解器。有意思的是,租费多少观众自己看着给。同时,展厅还有30名志愿者开展专题讲解服务。

  4.三分之一展品有二维码

  武英殿内有wifi网络环境,约三分之一的展品旁配置了二维码,观众扫码后便可详细了解文物故事。

  5.清明上河图出船模

  故宫为展览量身打造了一批文化创意产品,比如清明上河图里曾出现的船模等。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0352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