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新华网杭州9月16日专电(记者 冯源)早在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前的战国时期,西域就出现了带有浓厚楚文化风格的丝织品,而当时的先民还希望自己死后能像蚕一样破茧重生。到了唐朝,丝绸更是丝绸之路上的“软黄金”。“丝路之绸”大展15日在杭州开幕,用四千年以来的丝路之绸讲述丝绸之路上的故事。 本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河南、河北、湖北、湖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的文物局协办,中外专家还将就丝路考古开展研讨。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近年来,国内举办过多个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文物大展,而丝绸在其中更多的是一个文化符号,唯独这次展览让丝绸真正重回丝路的主角。 此次展览在西湖博物馆举办,共展出来自26家文博考古机构的近140件(组)文物,它们来自国内像浙江著名的良渚遗址、河姆渡遗址以及新近命名的“世界丝绸之源”钱山漾遗址。此外,诸如马王堆遗址、法门寺地宫、莫高窟、楼兰遗址、精绝国遗址等闻名中外的考古遗址也有丝绸文物亮相展览。 承办展览的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研究员说,由于丝绸材质特殊,很难长期保存,因此这些文物堪称奇珍,在展览筹备过程中,设立在丝博的国家文物局纺织品文化保护科研基地也做了整理和修复工作。像一件北魏刺绣佛像修复后上面有清晰的“广阳王子”字样,就是当时的北魏广阳王府派人从北魏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送到敦煌的。 在展出文物中,年代最古老的是在浙江省湖州市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丝线,距今已经有4200至4400年,是考古发现的现存最早的丝绸实物。而一方出土于汉景帝阳陵陪葬坑的“东织令印”则说明,西汉已经有了丝绸业的“央企”东织。另一件来自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汉简“道里簿”准确记录了从长安到敦煌这一丝绸之路东段上的各个城市。展览还引用了唐代吐鲁番文书中的记载:一匹丝绸的价格长期稳定在10枚银币,当时购买马驼奴仆都可使用丝绸作为硬通货,丝绸成为唐人开拓西域的重要经济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