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画诗——何佳&李勇双个展开幕

1楼
杨驰凯 发表于:2015/12/3 15:32: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新华书画消息:11月28日,由艺秦空间主办的“画诗——何佳&李勇双个展”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幕。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新文人绘画----李勇

????“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盖艺术之为物,以人感人,以精神相应者也。文人之性质,是所含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之物,在于画里画外许多文人之感,在陶写性灵,个性与其感想。境生象外,重气韵、重存在、重表现、重写意,借一切能用之笔墨抒写性情且直指人心,悠然起澹远幽微之思,而脱离一切凡尘俗事。对山与水的表现,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使李勇在《灰》系列的创作过程中,不断地深化了这个主题,同时在语言的表达上,开拓了一个新的视觉感受,即颜色在画面上只留下了白、灰、黑。使画面更加具有文人气质。

????西洋的绘画艺术与中国文人画的现代延伸,旨在对美术史上的学术意义进行发掘探讨,是当下绘画艺术语境中对自身绘画发展与价值取向的定位。作为艺术家以特有的理性求证的方法揭示艺术本质,追求自在的真实。通过色彩、线条、形式和空间的探索,感知精神与物质世界的存在。从自然世界中的形式和空间,转向了对艺术本质中纯粹形式和可视空间,可能是一种抽象的视觉形式结构也可能是一种纯粹精神的追求。人类要重新审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系统,探索人类社会与自然系统的协同进化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把个体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联系在一起构成一种内外一致的人格整体。或“偶尔荒诞"或“自由选择"力图通过对某些外部表现的观察和分析来了解人的内部存在。

????由《灰》系列开始,他开始把更多的综合媒介引入作品的制作。画面上呈现某种“偶然性”和“随意性”。表现方式的拓展,并非是突如其来,李勇说:《灰》系列是他自己对这个主题从视觉上进一步深化和所追求的一个视觉方向,是哲学层面的进一步概括。创作开始的时是整体构想,然后“随意性”地进行,这是他一直以来的的创作方式。在工作进程中逐步地形成一些不同的创作的线索。画面需要在的材料和语言的变化上满足空间与物象的需要。“从思考视觉出发,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即大自然,“心源”是本体内心的感悟,自然的美并不能够等同于艺术的美,对于客观事物的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在思考是基于坚持艺术与现实关系之上,不是再现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所谓“自然—释然—当然—怡然”。(文/leon)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东方新表现主义绘画艺术--何佳

????新表现主义的源头还要从表现主义说起。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Julien-Auguste Hervé)为表明自己的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一词,后来经过德国画家如Emil Nolde、Franz Marc、Ernst Barlach、Erich Heckel、Karl Schmidt-Rottluff、Ernst Ludwig Kirchner、Max Beckmann、August Macke等人在形式语言、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大胆地“创新”,表现主义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艺术领域。

????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约尔格·伊门道夫(J?rgImmendorff)、马尔库斯·吕佩尔茨(Markus Lupertz)、AR·彭克(AR Penck)、巴赛利茨(Bassey Litz)、为代表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开始影响世界。

????何佳女士,留德青年女艺术家,从何佳的绘画作品看到了德国风景的自然之美,也感受到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孤寂与纯真。

????清新的芳草香深深的吸进了鼻腔,圣洁的风掠夺了人们的眼眉,看不到远处的风景却拼命的奔跑,跑进密密的森林之中,不着边际的绿,看不到头的枝干,天地氤氲,灵山秀色,彼岸之花花开无叶,有叶无花...在 一片空地上,一支花,一束光...锁住人们全部的神经,转瞬之间与自然融合为一体,纠缠着、捆绑着、膨胀着的空气那样那么的美好,温暖、真实且一切又如同幻境,热浪袭来,紧紧的爬在地上,用力的吮吸着柔软的泥土,梦非梦花非花,此花非彼花,此生非彼生,这个无法重叠的时空,失控的情节,没落的情绪生发在迷途的森林之中,一片稚嫩的叶子托起一朵最美的花,花正在开放。置身于画中,放松身心,洁净人们的灵魂,放逐沉重的躯壳,这便是何佳女士的作品。

????“通过绘画找到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观察世界和观察社会的方法。通过对现实风景和人物的描绘,意在发自内心,强调感性的、非理性的因素和某种程度的神秘感。”导师伊门道夫教授这样描述她的绘画。与此同时何佳女士受到对其影响重大的另一位导师马尔库斯·吕佩尔茨在其画面结构表述及表现主义色彩处理方式的影响,结合中国文人画气质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东方新表现艺术风格"。(文/leon)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李勇、何佳 ”双个展

????李勇的画面冷洌,似凝固的水墨冰封了湖面,蠢蠢的生机潜藏在湖底,静静地等候破冰的一刻。李勇是油画专业出身,却更钟情于水墨,并把心力用在中国文人山水的研究上。他用丙烯涂抹出近似于水墨的黑、白世界,创造了冰冻的水、凝固的墨。这种固态的冷静里随时要爆破出“霜天断雁”“北风嘶马”。这大概就是内蒙汉子的造化、心源所在。

????何佳的画面温润,氤氲的绿里自然流淌出丰富的层次,仿佛推开一扇被绿萝覆盖的老门,清新与潮润铺面而来,忍不住闭上眼睛深吸一口。等睁开双眼,发现这是绿里奇迹,是但丁《神曲》天堂篇里的九重天。何佳在中国学习了水墨,但她真正的艺术生涯开启于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孤独又沉默的少女用油画笔泼洒出水墨的意蕴,表现主义、大师门徒、艺术圣殿是她的光环,也是她努力挣脱的枷锁。她把画笔对准了自己的内心,把异乡的风景与在他乡的孤独融合成一幅幅美丽乡愁。

????何佳和李勇的画,我想用一句古诗来联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句诗萦绕在我脑海,于是才有了这一冷一艳、一硬一柔的双人展。两句诗分别对应两者不同的画面意向,但又都蕴藏着同一个意思——不忘本。林风眠校长曾经倡导的“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其实现手段是“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在当下全球化的时代,艺术家的心源尤为重要,勿失勿忘,必有回响。(文/佐西)

??? 展览将持续至12月23日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8008 s, 2 queries.